80到90年代。

華夏大陸電影幾乎都是處於一種壟斷的狀態。

只有國家電影廠根正苗紅的家屬,以及學院出生的才能混到電影拍攝的資源和機遇。

很多五代導演裡面,都是上一輩落幕,他們才靠著熬資歷,接替他們的位置來拍電影。

譬如沈長衛、陳愷、李別紅,周藝林等人就是一直在副導演的位置上磨得都快吐血了,才在三十五歲以後,終於在老一輩的照拂下單獨執導一部電影,最終才有機會登上歷史舞臺,展現著他們心中的電影世界。

五代導演,基本上現在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大叔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意外的。

譬如……

王帥,作為京圈裡面的太子爺,王帥三十歲之前就成名了,現在也才三十六歲,屬於最不像五代導演的五代導演。

90年代末期……

一些六代導演開始逐漸在這個圈子裡嶄露頭角。

六代導演日子過得挺苦逼的,雖然大部分都是學院派,但大部分資源已經牢牢地掌控在了五代導演手中,想要拍電影,要麼屬於五代導演的傳承派系跟著他們一起拍電影混資歷,要麼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出名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贏得市場和資本的青睞,要麼走國際路線,獲獎刷資歷,讓上頭人看到……

第一條路需要看你的出身條件以及自己在學院裡的人脈關係,第二條則是考驗你對市場的敏銳度,以及怎麼賺到第一桶金,有人相信你能給你投錢,大概,對很多沒人脈、沒金錢、甚至是野路子出生卻有才華的導演來說,第三條才稍微靠譜一點……

砸鍋賣鐵拍個電影,猶如賭博一樣拿著電影衝向海外電影,甭管能不能獲獎,就算能入圍了就能贏得滿堂喝彩,回國以後,一些資源、金錢紛紛就會自動上門,如果你能僥倖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嘖嘖,那你就牛逼了,你搞不好就能進入五代導演的派系裡面,享受著他們資源的庇廕,正式在這個圈子立穩腳跟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世界的華夏電影進入了一個很坑爹的存在。

大部分沒人脈,沒資金的六代導演想盡一切辦法拍各種揭露社會現狀的入圍電影不顧一切地報名參加國際上各種大大小小的電影節參展,對歐洲三大電影節的狂熱更是瘋狂到了極點,做夢都想在三大電影節的紅毯上走上一遭,都有光宗耀祖的味道了。

現實很悲哀,但是沒辦法,目前的生存環境很糟,你想要出頭,想要出人頭地拍屬於自己的電影,他們只能靠著這個方式。

…………………………

十月十六日。

燕京。

有關部門電梯上。

“哎……我們這些六代導演,被稱為缺乏太陽光照耀的一代,特別是很多野路子出生的導演,就算有自己的代表作品,也依舊得不到認可。”

周洋遇到了多日不見的馮凱。

自從離開華星以後,周洋看到馮凱很明顯瘦了一大圈,同時留起了小鬍子,看起來挺憔悴。

馮凱在擔任一部名叫《錦衣衛》電影的獨立導演,是王帥介紹過去的。

按理說,現在的馮凱應該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但是,周洋卻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不說是周洋第一次看到馮凱時候那意氣風發的模樣了,就算是最後一次見面的馮凱,也比現在的馮凱要精神。

見到周洋的第一時間就說出了這句話,說出來以後嘆了口氣,情緒充滿著些許失落感。

周洋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他,是形容他成熟了,還是形容他被生活被打磨得遍體鱗傷了?

“馮導……還好吧?”周洋看著馮凱的模樣,忍不住就問了一句。

“還好。”馮凱笑著搖搖頭:“只是對這次的會議我們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這是整個華夏導演派系的現狀,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已經根深蒂固了,就算有關部門想出面,也很難改變……”

“先進去看看吧。”周洋點點頭。

兩人聊了一些拍攝的現狀,當看到周洋被打得全身淤青以後,馮凱臉上的肌肉抽了抽,彷彿分外震驚,緊接著情緒又非常黯然,似乎變得更失落了,等電梯出口以後,馮凱幽幽長嘆:“如果你來當主演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