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這部電影的百分之九十投資都是王帥自己出的,另外的百分之十才是其他地方零碎拉的投資。

導演本身佔電影大部分的投資有很多好處。

那就是沒有投資方強行塞人、沒有嗶嗶賴賴各種改劇本,更沒有指定拍攝日期各種亂七八糟讓人頭疼的協議。

一句話,王帥能自己掌控全域性拍攝出自己想要的電影。

當然也有壞處,那就是萬一市場不接受,加上電影節血本無歸,所有的風險就得自己擔著的。

文藝片!

所有人對這類電影大致上就是那麼幾個印象。

立意很高遠、內容很厚重、各大電影節常客, 大陸票房撲街,海外版權完全看運氣。

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烏鴉》的故事太厚重了,厚重得讓人覺得壓抑,王帥自己都覺得沒什麼人會真的到院線去看這部電影,更何況是二刷三刷了……

大家特麼的又不是找虐的!

在電影在拍攝的空檔裡,王帥就在準備戛納電影節的事宜了, 拍完第三天王帥回燕京以後就匆匆帶著《烏鴉》去法國戛納撞運氣。

這一撞,就是十來天。

這十來天時間裡,版權賣得馬馬虎虎,沒什麼賺但也不虧,他就等著戛納評審團宣佈入圍電影的訊息,好提前準備戛納首映。

戛納首映?

對!

人本來壓根都沒打算在華夏同步首映。

六月份!

特麼,都是什麼對手啊?

法國著名的系列特工電影《邦德.量子大爆發》、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超人》、英國魔法題材電影《仙靈女巫》……

雖然說國產電影保護月已經結束了,但當局為了營造華夏電影正在崛起的架勢,暗戳戳地幫《英雄》最強勁的幾個對手全部往後移。

移著移著,就特麼扎堆移到了六月份。

《英雄》確實封神了。

締造了華夏電影的新時代,讓華夏所有電影人集體高.潮,甚至很多電影人都覺得屬於華夏電影的武俠大片時代已經開啟了!

但是……

榮耀那是人家的事情。

六月份國產電影還玩個蛋?

全特麼進口大片,國產電影誰敢觸黴頭?

誰來誰死了都屬於。

《烏鴉》本身就是一部小眾文藝電影,你拿去跟這些大片拼殺,這不是老壽星吃砒霜, 不想活了嗎?

不說你能在這些大片的擠壓下排多少銀幕,就說真給你排了很多片,你能確定今天剛排,明天就不會因為票房爛而下畫嗎?

人華夏電影部門也特麼挺糾結。

《英雄》輝煌的背後,免不了帶著一絲屬於國產電影的悲哀感。

沒一部華夏電影願意排的六月份, 導演們紛紛跑路。

站在導演和製片方的角度也能理解,畢竟誰都不想找死!

但站在華夏電影當局的層次上來看,這特麼不對啊!

全是海外大片,

怎麼看怎麼都有種華夏電影圈成海外電影殖民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