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車輪來,餘子清也是考慮了很久的。

大兌的地祇,餘子清都不會放過把他們變成生產力的機會,一個更好用的車輪,餘子清能讓他閒著?

嗯,或者換個說法,既然車輪有了晉升之路,餘子清當然要幫他嘍,至於副產品是提升生產力,那當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以前沒大兌的時候,餘子清想要實驗個穢氣桶,收攏天下穢氣,幫巫雙格的伴生法寶晉升,最合適的就是大離,自然就便宜他們了。

現在這個,當然是要先便宜大兌。

餘子清大概給老張說了一下,老張理解了餘子清要做什麼,便面色古怪的去安排。

他一直都知道,自家陛下的想法,頗有些跳脫,不走尋常路。

而且也從某個不可明說的老羊那,得到了一點小道訊息。

自家陛下再外面的名聲,要說好吧,大多數人看來的確挺好,要說差吧,在某些大人物那也的確挺差。

如今連曾經可能是個神祇的傢伙,都給拐來,讓其為大兌的國運提升發光發熱。

老張還有什麼可說的,哪怕自家陛下不批閱奏章,動不動就十年幾十年不來,他也覺得不是不能接受。

老張身為內閣第一人,他主張務實,做事雷厲風行,餘子清不在,他的做事風格,自然而然的影響到整體風向。

很快,就給找來了上百個人,全部都是符合要求,而且人沉穩靠譜。

畢竟如今不少地方都有土地河神配合,風調雨順,能困在一地,製作水車,掌管水車的人,其實真不是什麼吃香的職業了。

大兌整體不是很缺水,只是水力資源不平均而已,以前河神不少,而是因為水多的地方,尤其是雨季的時候,特別容易形成洪澇災害。

河神在一部分地方,地位比土地山神高,都是有客觀原因的。

水少的地方,需要水車來調水,種植需要大量的水,靠人是根本不夠的。

小家小戶勉強果腹還好說,可地稍微大點,那就不是靠人運水能解決的。

大兌還沒奢侈到隨便拉出來個農夫,都是個實力不低的體修,能健步如飛的打水,澆灌個幾十畝地。

再怎麼發展,修士的數量對比整體,也依然是少數,因為資源限定了。

真要是發展到人均修士的地步,那必定是已經七階不如狗,九階滿地走,大兌絕對能橫推當世。

水利工程,是必須要發展的,僅靠河神,是遠遠不夠的。

在餘子清的眼裡,河神就是洪澇災害實時監控,加調節蓄水的大壩,可以從高緯度來整體調節窺視的工具人。

當然,這是聽話不搞事的河神。

不聽話,瞎搞事的河神,只有被誅殺這一個結局。

有人在豐收之後,獻祭牛羊給河神,那行。

但是要是有人獻祭童男童女,那甭管什麼情況,先把河神拿下再說。

經歷過地祇之亂,餘子清願意對有些地祇網開一面,不代表整體風氣說過去就過去了。

經歷過地祇之亂,殺地祇殺的血流成河的甲十四,想讓他完全改變看法,那是不可能的。

放到其他人那也是一樣,大家都保持著該有的警惕。

餘子清覺得這挺好的,保持警惕,才能不重蹈覆轍。

儀法餘子清交給了老張,讓老張去傳授給那些人。

所需的材料,都是大兌湊不齊的,大部分都是餘子清帶進來的。

這是莫回頭研究了現在的材料,改進過的儀法,用現如今的材料,替代了一部分已經滅絕的材料。

也可能是因為改進過,祭祀車輪得到的晉升,便跟那些聖徒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