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大臣們雙手捧著朝板,站在保和殿下首。

建元帝坐在龍椅上,服下了一顆銀丹,看似漫不經心地聽著官員們的稟奏。

裴玄凌:“父皇,兒臣聽聞西部邊關不少地方遭到了西夏國的燒殺搶掠,許多地主鄉紳大批逃亡,或已死亡,他們名下的大片土地成為無主之田,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到了十不存一的地步。”

“就連當地官員都跑到荒郊野外採野菜為生,將士們在軍營裡也是吃的野菜,野果,或是蛤螺肉為生,最近幾次的戰事,明明已經勝利在即,卻因為糧食困難中途退兵。”

“因此,兒臣建議西部士兵在當地種地,或是招募農民種地,生產糧食,反正那些都是經過多年耕耘的肥沃農田,可以直接耕種並取得收成,以緩解將士們糧食困難的情況。”

“不成,我不同意!”康王第一個反對,“將士們打仗已經夠辛苦的了,到頭來吃不飽也就算了,居然還要種地,如何兼顧得過來?”

“另外,現在西部戰火連天,老百姓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誰願意在當地種田,這簡直是天方夜譚!還不如從各地徵收軍餉,向西部運輸軍糧!”

裴玄凌:“長途運輸太過消耗糧食,去年從各地運往西部的軍糧,每運一石糧食,車馬人力就要消耗六石左右的糧食,一些偏遠的地方,最高消耗十石糧食,最後到軍隊手裡的糧食少之又少。”

“而屯田可以避免長途運輸帶來的巨大消耗,朝廷可以在水草豐茂的地區修建城堡,作為百姓移民地點,給他們提供房子,種子,農具,大夫等,並免收糧稅,讓他們的安全和各方面都有保障,自然就有人願意種地了......”

說到這,裴玄凌轉而朝上首的建元帝說:“父皇,秦人以急農並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

“兒臣懇請您下令西部邊關屯田,任命一部分將士為典農校尉、屯田都尉等官職,讓他們全面負責西部周邊的屯田事務!”

此話一出,不少大臣用欣賞的眼神看著太子。

宋福看著太子,也流露出讚賞之色。

他果然沒看錯人,太子殿下每次提出的治國方略都利國利民。

只可惜,太子現在不執掌禮部,轉而執掌工部了。

果然,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

唉,曾經有一次可以和太子好好共事的機會擺在他眼前,而他卻沒有好好珍惜啊。

直到現在,後悔莫及。

上首,建元帝微微頜首,“西部軍糧困難,此事刻不容緩,太子的提議不錯......”

說到這,他看向康王,“老二,朕命你即刻下令到西部軍營,讓邊關將士儘快展開屯田事宜!”

“是!”康王低頭垂眸,嘴上應得爽快,心中卻不怎麼樂意。

他打心底裡不願意邊關屯田,既要種地又要打仗,這隻會影響將士們打仗的速度,於兵部一點好處都沒有。

最後,反而有利於太子的工部。

若是軍糧有了,戶部不用撥款派送軍糧,省下大筆銀子,還有利於戶部。

可父皇都下令了,他也不敢耽擱。

見皇帝同意西部邊關屯田,裴玄凌又說了農具的事情,“父皇,近日工部改進了一些農具,能節省人力和畜力,讓百姓們種地時事半功倍。”

“所以,兒臣想申請一批銀子,讓工部大量製造農具,送一批農具去西部邊關,其餘的,送去各州、府普及新制的農具。”

在他說這些時,已經有工部大臣將農具圖稿呈給了建元帝看。

建元帝看過圖稿後,頗為震驚地問:“太子,那些農具當真有圖稿上畫的這樣好?”

裴玄凌:“當初得到圖稿時,兒臣也不敢相信,這段時間,兒臣特意讓工部趕製了一批出來,讓大臣們試用過了,這才稟報給您。”

雖然他一開始就覺得那些工具可行,可是要想讓戶部撥款,讓工部信服,就得用試驗結果說話。

工部大臣一:“皇上,經過臣等試用,那掠兒確實是割麥子的好工具,比普通鐮刀割麥快上五六倍。”

工部大臣二:“還有那個曲轅犁,那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工部大臣三:“更令人驚喜的,是那個龍骨水車,它有三種構造,可以分別利用水力、人力或畜力、風力轉動水車灌溉田地!”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便是兵力和農業,如今聽說工部研究出如此厲害的農具,這對於本朝農業發展特別有利,建元帝當即爽快下令,讓戶部撥款給工部,大批次生產新農具。

下令戶部後,建元帝就問:“對了,太子,剛才你說這圖稿是你得到的,你從何得到的?”

“回父皇的話,是兒臣無意間看到蔣重錦畫了這樣的圖稿,兒臣見那圖稿有利於老百姓耕種,便讓工部做了些農具出來。”

“皇兄,你可拉倒吧,蔣重錦不是玄門子弟麼,居然還會畫農具圖稿?”康王可不信太子的鬼話。

倒是建元帝說:“蔣重錦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當時科舉時,他寫的治國方策就特別好,沒想到他居然還會改進農具,簡直是個奇才!讓他當個四品少監都有點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