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小子吃的是皇糧,走的卻是江湖路。」

「哦?」

明爺似乎也吃了一驚,好奇道:

「小子,你怎麼會講北平話?」

「北平,我靠,四九年就已經改稱北京了,時至今曰,竟然還有人這麼稱呼。真不愧是老前輩啊,有夠老的。」

雷耀陽心

裡琢磨,表面笑容不減,鄭重道:

「身為國人,如果連母語都不會,那不是忘本嘛。」

「哦?」

明爺先是一怔,隨即大笑起來

:「哈哈哈好,說得好。我來過港綜市很多次了,也見過不少你們這些吃皇糧的,包括當年最威風的四大探長。」

「不過老實說,他們我一個都看不上眼!說鳥語還自以為很高階,簡直是「背主忘宗」。」

「小子,在這方面,你比他們都要好,我欣賞你。」

「你說得對,當差也好,出來混也好,走的都是江湖路。」

話罷,明爺伸手,與雷耀陽握在一起,算是認識,並且接受這位差人。

「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本就是一家嘛,老明,你就是太執著於身份了,這麼多年,還看不透啊。」

這時,一聲同樣低沉的話音,又一位老人主動走上前來。

老人滿頭白髮,身材矮小佝僂,拄著一根柺杖,目測至少也有七十歲了,顫顫巍巍,好像隨時就要倒地一樣。

孫庸見得,趕忙上前攙扶,並大聲道:

「平叔,要走動你叫我們這些輩嘛。你們幾個,眼瞎啦,還不扶著點。」

自有幾個小弟,趕忙走了上來,左右攙扶著那老頭。

孫庸亦適時介紹道:

「雷先生,這位是我們寶島陸淮平,平叔。」

介紹非常的簡潔,似乎就這幾個字,已經足夠表示了。

「陸淮平?陸雲生?」

還好,雷耀陽聽說過這位平叔大名。

不談近現代江湖教父陸雲生,就這位平叔名氣就已經跟大了,四十年代就已經是一代大佬,而且他這個大佬,是因為道義、公正,在自身沒有組織的情況下,被寶島那邊的人公推的。

而做了大佬以後,這位平叔即不「開疆拓土」,也不參與江湖紛爭,反而利用自己的身份,四處平事。

東南亞許多勢力,都受過他的恩惠。

他也被稱為「寶島仲裁者」,絕對的「德高望重」。

曾經就有人說過,如果沒有平叔,東南亞江湖,因為這些年的爭端,死傷人數至少要翻一倍。

就這句話,也能夠看出這位爺何等「受人愛戴」。

「急公好義,救人於危,平叔大德大行,名揚四海,如雷貫耳。」

雷耀陽與明爺鬆手,馬上雙手迎上,嘴裡也不含糊,奉承話張嘴就來。

一句評價,意義深刻,傻子都能明白,雷耀陽是聽說過平叔的。

「哈哈哈,雷署長客氣了,比起雷署長這些年的所作所為,西貢送別,免費渡船,我這個老傢伙遇事只是出面,賣張老臉,比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