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大大的賺(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鹽的價格和產量一直是比較穩定的,往日粗鹽八百錢一石,摺合一斤6.6錢。
流到普通百姓手中,應當是八錢到十錢一斤的價格。
但是,這只是紅巾軍還沒起義之前的價格,現在各地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各地軍閥大量煉製錢幣,通貨膨脹特別厲害。
前幾年一斤鹽摺合約一百錢一斤,到了這兩年,一斤已經漲到二三百錢,普通人家根本吃不起,也買不到。
漁陽郡還稍好些,鄰居渤海郡有鹽礦,兩郡都在一個軍閥管制之下,粗鹽還是能買到的,價格也還比較穩定,一百三十錢到一百五十錢之間。
從渤海郡鹽礦產出的鹽,經由官家批發到私人鹽販子手上,再由鹽販兜售到平常百姓家中,這其中的利潤,公孫昊這個曾經的奴隸販子加私鹽販子表示,大大的賺!
徐月得到家人的支援,把鹽和糖一放出去,瞬間就感受到了公孫昊當時的舒爽。
海船運貨量很大,兩萬斤鹽和一萬斤糖只需要一艘船就能運來,相比起走陸路需要耗費的車馬和大量人力,這成本簡直不能再低了。
作為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源頭廠家,數不清的錢幣從漁陽四周向著她徐家錢匣投進來,很快徐月就感覺到剛剛才建起來的倉庫,又要滿倉。
兜售所得二十幾萬錢,讓家中原本還有點緊張的財政瞬間變得寬鬆起來。
一時間,聽到風聲特意從外地尋來的商人絡繹不絕,短暫帶動了一波漁陽縣城的GDP。
但可惜的是,他們來晚了,這些糖和鹽總量本就不多,早就被漁陽本地世家壕紳們分完了。
不過也不算白來一趟,沒能搶到鹽和糖,徐家集市上的瓷器、炭、成衣、犁耙等貨物,運回去總能賺一點。
只是來了這一趟徐家烏堡,回去後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如此強盛的烏堡就立在漁陽縣城城外,漁陽太守就這樣聽之任之?
而這些商人當中,還有不少聽到風聲,冒著風險從其他州郡過來的官商,採購貨物是假,探聽虛實才是真。
近兩年,北地總有一道流言傳出,說大將軍公孫瓚麾下那對夫妻檔大將,隱隱有反叛自立之心。
不過以前大家只是聽一聽,畢竟這夫妻二人確實是為公孫瓚打下幷州,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今前來一看,竟有點分不清流言是真還是假。
.
“這位大哥,不知今日主家可得空見上我等一面?”
一位從南方來的中年商人,一把拉住匆匆從旅館前走過的集市管理監督員鄭來,樂呵呵問道。
在商人身後,還站著幾個同來的夥伴,年紀輕的看起來二十五六,年紀大的,年近四十,便是站在鄭來面前這個笑得如同彌勒佛一般的中年商人。
鄭來對他還有點印象,好像是姓賈,半月前到的徐家莊,為了細如白雪的糖霜而來。
只可惜來得太晚了,糖霜早被隔壁烏堡的主家親戚,公孫衍和公孫渝分了乾淨。
不過賈商人這幫人卻並沒有因此離開,反倒在旅館住了下來,說是要見主家,談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