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在幷州各郡太守的聯名邀請下,公孫瓚終於向幷州出發,出任幷州牧。

公孫瓚帶了五千人,其中二千騎兵,三千步兵。

只是一個簡單赴任,顯然用不到這麼多兵力, 路上維護安全什麼的,幾百人足以。

可偏偏公孫瓚卻帶了這麼多人,把漁陽現有兵力抽走一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赴任這麼簡單。

公孫瓚的計劃,徐大心裡是清楚的, 年前公孫瓚準備到幷州赴任這事定下來之後, 公孫瓚就在暗中派人給駐紮在冀州西面的黑巖軍首領通訊。

兩人合計, 準備從南北兩面夾擊袁昭,並聯系正駐紮在渤海郡的堂弟公孫越,預備等黑巖軍與公孫瓚兵馬匯合之時,公孫越從東面圍堵袁紹,準備將袁昭幹廢。

這個計策徐大也有參與,但他的想法和公孫瓚的有點差別,他想的是等人先到幷州,再調動幷州兵馬,南下與公孫越那邊全力夾擊袁昭,不給袁昭翻身的機會,一次幹廢。

而公孫瓚卻有他的考量,一來全面出兵動靜太大,先試一試看,看看各方對他出兵的反應,免得好不容易安撫下來的趙虞有所反應,背刺自己。

二來,全面出兵風險太高, 萬一不成功,廢的不是袁昭,而是他自己。

於是,就想出這個和黑巖軍聯手的計策。

徐大說不出這個計策不好在哪兒,畢竟在他沒來之前,黑巖軍就一直和公孫瓚保持聯絡,兩邊相交甚密,他這個後來的反倒不好說什麼。

倒是公孫瓚讓他一起跟著他去幷州赴任這事,徐大內心裡罵娘了無數遍。

他真的不想離開老婆孩子獨自一人去那麼遠的地方啊!

而且,他不是剛把趙備這個人才引薦過去嗎?公孫瓚你為什麼不用他?

對此,公孫瓚的解釋是:“沒有徐公在側,伯圭寢食難安。”

徐大:我真的會謝!

知道自己非去不可,出發之前,徐大就先給自己算了一卦,卦象顯示,南方大凶。

得出這個結果,徐大心臟都在狂跳。

可是大部隊已經開拔,且黑巖軍那邊也有了回應,此時突然改道從北面進入幷州,顯然不太現實。

因為......公孫瓚他時而迷信,時而不信,真是個難以琢磨的男人。

但出於為人臣子的心思, 徐大還是隱晦的給公孫瓚提了個醒。

然而,變故來得突然,就算他提了醒,也來不及了。

黑巖軍突然反水,在公孫瓚一行人進入常山郡地界之後,毫無防備的,就被早已經埋伏在此的袁紹軍和黑巖軍來了個正面突擊!

YY

那一瞬間,看著烏泱泱的人馬從四面山林沖出,公孫瓚內心的崩潰的。

我的好兄弟,說好不離不棄共圖大業,你怎麼就投靠了那袁賊!

徐大當即調轉馬頭就要開熘,如此形勢於己方不利,最好還是不要正面交鋒的好。

可惜,他一回頭,好傢伙,大隊騎兵手持長戟衝殺過來,把他們包圓了。

五千人的隊伍瞬間就被衝散,分成三截,而他與公孫瓚在頭部,正對兇勐無比的黑巖軍。

公孫瓚的外交簡直太失敗了!徐大在心裡罵道。

一邊罵還得一邊護著公孫瓚殺出重圍。

只見徐大口中唸唸有詞,手上翻飛如同搖花,不消片刻,他忽然一指蒼穹,大喝一聲:“風來——!”

頓時狂風大作,漫天黃沙飛起,將明亮的天空都遮蔽了,整個大地似乎要與天合為一體,驚了馬踢,迷了人眼。

數不清的馬兒嘶鳴聲響起,在突然襲來的怪風面前,只聽得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