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至上三境,星光之體(第1/4頁)
章節報錯
“我在一本道家典籍中看到一段這樣的描述:佛、道、儒三家武功各有特點,但達到至境之後卻殊途同歸,唯有糅合各家之所長,才能抵達更高的境界。”
諸葛千山喝了一口茶,緩緩說道。
“糅合各家所長?”
李行聞言一怔。
這不就是三教合一嗎?難道至境之後的境界需要三教合一?
“道家注重借勢天地,在達到至境之後,道門真人會試圖吸納天地元氣入體,和自身內力結合,從而徹底改變自身內力的性質,將內力化為真氣,所以道門將這一境界稱為真氣境。”
“真氣境?”
李行神色變幻,一時間聯想到了很多。
諸葛千山繼續說道:
“然而吸納天地元氣入體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和天地偉力相比,人身小天地顯得太過脆弱,所以在吸納天地元氣之前必須先煉體,而這就恰好是佛家武功最擅長的。
佛門有金剛法身的說法,這是煉體大成的一種標誌,因為金剛法身又被稱為不壞之身,所以佛門將這一境界叫做不壞境。”
“不壞境?”
李行立刻回想起之前在佛宗見識到的那尊金剛法身。
當時他在法身之上感應到了有一千零八處竅穴中都蘊含著極其強大的力量,而且這一千零八處竅穴還處於一種奇異的共振狀態。
“難道不壞境的關鍵就在於煉竅,然後讓竅穴共振?這麼說真龍淬體訣的第五重境界其實和不壞境有關?”
就當李行浮想聯翩時,諸葛千山的聲音繼續在房間裡響起:
“儒家武功重養氣,最看重的是氣的多寡,儒家中人的至高追求不僅僅是養出浩然之氣,還要養出無量之氣!傳說中真正的儒家高手體內的浩然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能夠做到無窮無盡,所以儒家將這一境界取名為無量境。”
“內力無窮無盡?怎麼可能!”
李行下意識地反駁道。
哪怕將人體竅穴開發到極致,能夠儲存的內力也必然有一個上限,怎麼可能有人能擁有無窮無盡的內力?
“無窮無盡的可不是內力,而是浩然氣,也就是另一種性質的真氣。”
諸葛千山解釋道。
“你的意思是說,無量境的高手可以隨時隨地吸納天地元氣,並且瞬間轉化為浩然氣,所以他們才能做到體內的氣沒有上限?”
李行問道。
諸葛千山點點頭:“道門典籍中有記載:人身小天地有限,而真實大天地無垠,以有限之軀容納無限元氣,既為無量境!”
李行若有所思:
“真氣境,不壞境、無量境,根據你的描述,如果按照正常的修煉順序,應該是先練就金剛之軀,也就是練成不壞境,然後才能吸納天地元氣入體,成就真氣境,最後則是突破吸納的上限,達到無量境?”
諸葛千山笑道:“雖然我看過的典籍中沒有明確指出至境之後的道路該如何走,但我猜測至境之後應該就是按照你剛才說的這個順序,依次達成三種境界。”
“不壞,真氣、無量!”
李行喃喃自語,一時有些失神。
與此同時,淺層旁觀的觀眾們也已經聽呆了:
“臥槽,這就是至境之後的境界?”
“原來至境之後還有這麼多境界?”
“那這麼說的話,目前最強的陳克敵豈不是連不壞境都還沒達到?”
“夢境世界的水這麼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