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嘛,一任三年,只要任內不出事,將來管他洪水滔滔呢?

流官,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本地的父老沒有同理心,一心只想撈足了政績,拍拍屁股走人,幾乎不可能有長遠的打算。

各地的流官,都有任期限制,不利於培植個人的心腹勢力,十分有利於皇權的集中。

從秦朝以降,皇權的趨勢是,越來越集中了。

必須承認,就算是玉柱本人,也在持續不斷的加強他個人的權力。

皇權的集中,遇見英主,自然是國泰民安。

但是,萬一出現了司馬衷那種肉糜皇帝,就是極大的災禍了。

李賀園畢竟不是外人,玉柱便點撥說:“漢胡雜居,官府最應做的,便是一碗水端平,萬萬不可偏袒其中的一方。”

以前的陝甘地區,只要漢胡的百姓之間鬧了矛盾,地方官都會偏袒胡人一邊。

因為啥呢?

胡人的人少,被迫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

地方官都害怕鬧出民變,影響政績,將來無法晉升。

所以呢,對胡人的鬧事,幾乎以安撫為主。

安撫的效果,起初還是可以的。

但是,時間一長,胡人越發得勢。

這種狀況,延續到晚清時期,西北這邊爆發的胡變,已經多得數不清楚了。

所以,左季高收復西域的時候,利用胡雪巖找洋人和華商,借了兩千多萬兩的債,從東向西,穩打穩紮,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擊敗了阿古柏。

西域的收復,尤其是從羅剎人的手裡,奪回了伊犁,左公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玉柱待在西安不走了,他給李賀園下了死命令,必須在一年,造出600條大糧船。

河南巡撫鄔思道則負責督促著江南來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送進關中平原。

左季高收復西域的戰略是:緩進急攻,先北後南。

和左季高相比,玉柱佔據的優勢就更大了。

整個帝國都是玉柱的地盤,不誇張的說,他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了。

玉柱坐鎮於西安的半年裡,各地的老綠營兵,被陸續調入陝西和甘肅。

成為帝國的新主人之後,幾十萬綠營兵的問題,其實是擺在玉柱面前,最棘手的問題了。

如今的綠營兵,就相當於康麻子當初面對的三藩。

不撤藩,財政收入狀況,快要負擔不起了。

撤藩,就要準備打仗了。

真的是兩難!

在玉柱看來,原地解散這些綠營兵,顯然是不合適的。

這些兵油子們,如果離開了軍營的約束,不是去當地痞流氓,就是做了山賊。

種地?永遠都不可能種地的。

幾十萬地痞流氓,混跡於鄉間,這誰受得了?

不懂政治的燈塔軍,居然原地解散了薩達姆的軍隊和警察。

這些人,吃香喝辣慣了,怎麼可能老老實實的回家當順民呢?

他們不僅沒有回去種地,反而是拿起了武器,和燈塔軍打起了游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