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雲集於崇明島內,既不顯山,也不露水。

玉柱實地考察了江陰的地勢情況,當即決定,再江陰的兩岸,各修兩座永久炮臺。

崇明島炮臺的意思是,阻止可能的敵人進入長江口。

江陰的江面,非常之窄,修了永固炮臺之後,可保長江的下游安全無虞。

玉柱在江陰的時候,得到了一個大喜訊,水泥被洋人們燒製成功了。

水泥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只是在18世紀的時候,沒人意識到罷了。

用石灰石和粘土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後,在類似於燒石灰的立窯內煅燒成熟料,再經磨細製成水泥。

玉柱知道石灰石和粘土,也知道燒窯出水泥,但不知道配方的比例。

經過長期的實驗,洋人建築工程師終於搞出了水泥。他們發現,石灰石和粘土,按照三比一的比例,燒製出來的水泥,質量最好。

一般人只重視火藥、槍炮之類的武器,玉柱卻異常重視水泥。

因為,要想富,先修路。

偌大的帝國,就算是出京的官道,也都是坑凹不平的黃土官道,太不像話了。

若是用鑄鐵做成框架,澆鑄水泥進去,官道就成了可以快速運輸火炮的直道。

水泥還有個特點,即使路面出現了破損,修補後,只需要三天時間,即可完全乾透。

江南的城市,有水道彼此聯通,所以,商業貿易的成本,比只能走陸路的北方,要低得多。

只要有了實際的應用,灤州生產的千煉低碳鋼,因為質量上乘,完全可以利用澆模法制成大炮。至於鑄鐵嘛,當然可以澆鑄道路和要塞工事了。

一旦鑄鐵混凝土全面推廣開來,全國的房屋建築,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大變。

玉柱真的很高興,當即給參與研發的洋人水泥工程師們,每人簽發了3000英鎊的鉅款。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既想馬兒跑得快,又想馬兒不吃草,那是違揹人性的荒謬作法!

從江陰回來後,玉柱不打招呼的視察了,杭州府裡的第一所新學。

從新學的大門進去,隔著老遠,玉柱就聽見了朗朗的讀書聲。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新學的老師數量不足,一次只能招收六個班,共240名學生。

這六個班,正好從初一到高三,一個年紀一個班。

學習的課程,除了國語和地理之外,主要是物理、化學、代數和幾何。

至於醫學初步、美術和生物學,則需要高三畢業之後,繼續進修了。

因為整個帝國都嚴重缺乏知識分子,高中畢業生,將來會統一分配進小學,帶著編制去當老師。

尚未統一的德國內部,居然有兩個公國,已經出臺了全民義務教育法,這給了玉柱極大的震撼。

再窮不能窮教育!

而且,只要是真正重視教育的國家,無一弱國!

晚上,玉柱在西湖邊上的王潤興飯店,宴請了杭州新學的全體老師。

“諸位,國家的財力,還不寬裕,暫時委屈大家了,每月只能領取十兩的銀子的師俸,鄙人實在是慚愧之至。”玉柱舉起酒杯,異常誠懇的說,“請大家務必相信國家,只要財力寬裕了,一定優先給諸位漲師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