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準部,孤來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就在登基大典有條不紊的進行之時,忽然傳來了老八的訊息。
老八居然投靠了準噶爾人!
玉柱正惦記著,找個藉口解決了準噶爾問題,沒想到,老八就投靠了過去。
這簡直是,剛想磕睡,就遇見了枕頭啊!
於是,文官們繼續大張旗鼓的操辦登基大典,而玉柱則悄悄的離開了京城,去了大沽口。
剛剛平定了四川的第一鎮,和第六鎮進行了換防。
第一鎮則從成都出發,坐船經中江,進入長江出海,然後沿著黃河西進。
因為,第一鎮不僅擁有許多馬匹,還有幾十門8磅的陸軍野戰炮。
如果,第一鎮走金牛道北上的話,推著這麼多重炮翻越好幾百裡的秦嶺,不僅速度慢,而且糧草也很難及時供應,將士們也太過於疲勞了。
與此相反,若是坐船趕到黃河風陵渡口,則只需要走幾十裡山路,就可以進入關中平原了。
玉柱的調兵思路,向來都是,有水路,哪怕路途遠一些,也絕不走陸路。
秦始皇攻百越的時候,就是先修靈渠,打通了水上的糧食運輸線,才有可能低成本的供應軍糧。
若是陸路運輸糧食,從成都運出100石糧食,到了陝西的寶雞,很可能只剩下不足五石糧食了。
因為,陝西本無糧,四川的民夫空手回去的時候,也需要吃糧食。
別的且不說了,一艘千噸的洋船,裝滿了糧食,跟著大軍一起東下再西進,只需要幾十名水手即可。
省下的糧食,何止十倍?
所以說啊,水運的成本,比陸運低太多了。
有些童學總說山西煤好,東部地區有本事別用嘛。言外之意是,東部發達地區,白佔了西部資源大省的便宜。
這其實是沒有經濟常識的瞎吹牛。
實際上,從澳大利亞裝一船幾萬噸,甚至是十幾萬噸的優質煤炭,到東部港口的到岸價,比透過火車運輸出來的山西煤,質量更高,價格更低。
如果不是上頭考慮山西那邊百萬漕工的收入問題,放任東部地區的鋼廠和電廠,敞開進口澳大利亞的煤,山西的煤礦早就慘不忍睹了。
山西的煤,就一個優勢,不僅量大,而且自主可控,不怕國外的煤炭卡脖子。
實際上,類似的問題,就和大清不敢搞海運,死撐著要保護漕運,是同一個邏輯。
就怕百萬漕工中,出了李自成嘛!
在第一鎮駛入黃河口的時候,玉柱也已經到了徐州。
在海運方興,漕運未廢的當下,徐州絕對是全國最重要的一個軍事樞紐,沒有之一。
只要徐州捏在玉柱的手心裡,京城裡的旗人就不敢妄動。
而且,徐州駐紮了重兵之後,同時控扼黃河、淮河及運河命脈,足以震懾整個東部的半壁江山。
徐州,玉柱算是故地重遊了。
錢映嵐本是徐州李家的兒媳婦,卻被玉柱搶到了手,這事兒多少有些令他感到得意啊!
這次,跟著玉柱一起南下的是彭映月和陳瓊苞。
第五鎮鎮統兼江蘇提督劉正,領著大大小小的軍官們,在碼頭上等著迎接玉柱的大駕光臨。
當玉柱的身影,出現在船頭之時,“立正。”隨著口令聲,劉正領著軍官們,一起併攏了雙腿,站得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