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齊最近有些心神不寧,照道理說,他也應該獲得一定的封賞啊。

然而,封賞的事兒,連影子都沒有。

馬齊心裡像貓撓了一般,就有些坐不住了。

這一日,玉柱把馬齊和張廷玉,一起叫進了府裡。

主僕三人,一起把酒言歡,暢論朝政。

“衡臣啊,你讀書多,可知漢武帝為何要設尚書檯?”玉柱把玩著手裡的酒盞,冷不丁的問張廷玉。

飽讀詩書的張廷玉,他自然很清楚了,西漢從武帝以後,沒有錄尚書事頭銜的重臣,都不掌握實權,僅僅是個虛名而已。

“回王上,臣以為,尚書檯確保了漢武帝的政令暢通。”張廷玉沒敢直說,尚書檯就是為了加強皇權。

玉柱點點頭,扭頭看向一直低頭吃菜的馬齊。

馬齊是滿洲人裡,難得的人才,精通實務。他讀書雖然不如張廷玉那麼多,大道理卻也是懂的。

嘿,不就是想進一步的集權嘛?

“回王上,奴才以為,內閣諸公尸位素餐,百無一用。輔政王大臣裡,離心離德之輩不在少數,不如都撤了。”馬齊的這番話,說得相當有水平。

馬齊一張嘴,就把內閣和輔政王大臣們,全都否定了。

當初,一廢太子之時,馬齊站錯了隊,被老皇帝罷職回了家。

後來,老皇帝又重新啟用了馬齊,這就說明了,馬齊很有能力,且勇於任事,人才難得。

張廷玉心裡明白,玉柱請他和馬齊來飲酒,絕不是為了閒聊,肯定是想進一步加強手中的權力。

多爾袞摔死後,他這一黨敗得那麼快,根子問題就是多爾袞太大意了,沒有另立霸府。

現在嘛,玉柱剛剛登上輔政王的寶座,朝廷的治理格局,不宜大動,免得引起巨大的風波。

要知道,在磚制皇權的社會里,不管是相權擴張,還是皇權收縮,都會牽連甚廣,餘波盪漾。

馬齊和張廷玉先後表了態,支援玉柱進一步的集權。

嗯,識時務,方為俊傑嘛。

哦,玉柱想要集權,馬齊和張廷玉卻主張分權,那還怎麼繼續合作下去呢?

“西北叛軍雖平,可是,江南就麻煩了呀,兵災不斷,禍連千里。”玉柱這麼一說,張廷玉忽然靈光一閃。

平定了老十四的叛亂之後,對於老四和年羹堯的東出陝甘,玉柱好象是不怎麼在意?

張廷玉仔細一想,大致看明白了玉柱的心思。

諸葛亮的屢次北伐,皆以失敗而告終,不僅沒有戰果,而且,極大的消耗了季漢的國力。

以一州之地,對抗掌握數州的曹魏,幾乎年年有徵伐,完全可以稱得上四個字:窮兵黷武。

但是,正因為諸葛氏的北伐,讓司馬仲達,藉機抓住了西北的兵權。

民間一直流傳著著空城計的傳奇故事,沒見識的人,肯定當故事聽了。

但是,張廷玉卻心裡門兒清,空城計看似讚揚諸葛亮的智計百出。

掰開實質,就會驚訝的發現,司馬仲達沒有帶兵衝進空城,宰了諸葛亮,就是為了養寇自重嘛。

“王上,臣以為,江南的軍務甚急,必須集中舉國之力,用心應對。”張廷玉此言一出口,玉柱馬上笑了。

好一個精明剔透的張廷玉啊!

既然兩位大學士,都猜到了玉柱想集權的心思,而且配合的相當默契,玉柱也就揭開了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