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趁早請罪(第2/3頁)
章節報錯
用罷午膳後,彭映月還想繼續做怪,玉柱就說:“軍務頗多,我必須去處理了。”
彭映月一聽這話,就明白了,男人的心裡啥都明白,只是故意裝糊塗罷了。
玉柱坐進了中軍大帳後,也沒叫人擺什麼排場,徑直讓察哈爾親王和伯都,一起進去見他。
“罪人畢力格,叩見議政王殿下。”察哈爾親王跪在地上,重重的連磕了三個響頭。
請罪之心,妥妥的啊!
“罪人伯都,叩見議政王殿下。”伯都的請罪態度,比畢力格還要虔誠許多,他竟然連磕了九個響頭,額頭上青紫了一大片。
玉柱沒有叫他們起身,而扭頭問站在一旁的蔣盛:“追隨朝廷之叛逆,公然起兵謀反,該當何罪呀?”
蔣盛不是周荃,他沒有抖扇子才說話的習慣。不過,蔣盛的壞毛病是,仗著學識淵博,喜歡引經據典的拐彎罵人。
也就是說,被罵的人,若是文化素養不夠,捱了罵都不知道,蔣盛其實是在罵他。
“十惡不赦之罪,當誅五族!”蔣盛把大清律的原文,完整的端了出來,就問畢力格和伯都二人大,怕不怕吧?
“議政王殿下,饒了奴才的全家老小吧。”伯都比畢力格的反應快了半拍,搶先叩首求饒。
畢力格也跟著重重的叩首,一邊磕頭,一邊哭道:“都怪奴才鬼迷了心竅,瞎了狗眼,竟敢冒犯議政王殿下的虎威,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啊!”
同樣是求饒,伯都雖然快了一步,卻是直接求饒。
畢力格就不同了,他沒有求饒,只是一個勁的請罪,說他自己罪該萬死!
蔣盛不由微微一笑,畢力格這位察哈爾親王,倒是精通京城裡的請罪模式啊!
在京城裡,臣子犯了罪,直接向皇帝求饒,其實是不合規矩的。
犯罪的臣子,必須把自己貶入塵埃,不管有罪無罪,都先承認有罪,再等候皇帝的法外施恩。
這個才是正經的請罪流程!
察哈爾蒙古的漢化程度,相對比較深一些。所以,畢力格對大清朝堂上的規矩,多少有些瞭解。
伯都嘛,雖然漢化了不少,卻依舊差了些許火候啊!
韃清縱有一萬個不好,但是,韃清的邊疆政策,玉柱還是比較認可的。
幾百萬蒙古人,總不能全殺光吧?
老十四敗了之後,也就意味著,改朝換代的最大阻力,已經消失了。
新朝的蒙疆政策,就很自然的擺上了玉柱的案頭。
帝系轉移之後,繼續安排公主或是宗室女和親,以籠絡蒙古王公們,顯然就不大合適了呀。
迄今為止,算上雪薇這個長女,玉柱的膝下總共也就三女而已。
蒙疆內的王公臺吉們,多達數千人,還怎麼可能和親呢?
玉柱若是登基稱了帝,最大的短板是:嫡脈宗室成員少得可憐。
親弟弟八十九,尚未成婚。親弟弟九十,才八歲而已。親妹妹玉煙,她的膝下只有兩子。
時代已經不同了,刻舟求劍絕不可取也!
進入十八世紀以後,隨著火炮的射程越來越遠,炮彈的威力越來越大,燧發槍也正在逐漸從滑膛槍,走向線膛槍,再又走向後裝槍。
實話實說,馬背上的草原民族,也越來越適合載歌載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