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跑過後,小崽子們和玉柱、愛麗絲、雪薇一起用早膳。

早膳分兩種,中西合璧。

西餐這邊,主要是肉湯,烤羊排、黑胡椒牛排、烤腸,麵包,鵝肝醬煎鮮貝、沙拉拼盤等等。

中餐這邊,主要是魚糊面、天津小包、煎餃、雜糧粥等等。

玉柱選擇了陪雪薇一起用西餐。

只見他,左叉右刀,切牛排如切紙,吃得格外香甜,小崽子們當場看傻了眼。

中餐和西餐的規矩不同。

小崽子們,一個個埋頭吃飯,一聲不敢吭,手裡的筷子,惟恐碰到了碗沿。

雪薇一邊美美的享用鵝肝醬煎鮮貝,一邊舉著朗姆酒杯,和玉柱頻頻碰杯。

“爹地,我愛您!”

玉柱看了眼雪薇,心裡微微一嘆,這孩子不喜歡喝法國宮廷御酒——法拉賓干邑,卻偏偏愛上了窮水手們才喝的濃烈型朗姆酒。

朗姆酒,分為清淡型型和濃烈型兩種風格,這種酒是否陳年並不重要,主要看原產地是不是古巴。

“小心肝,我也愛你。”

玉柱舉起高腳酒杯,和雪薇的酒杯,輕輕的一碰,“當。”清脆的碰杯聲,把小崽子們震得七葷八素。

在老佟家,小崽子們,誰敢和玉柱碰杯啊?

用罷早餐後,雪薇和玉柱並肩坐在一起,各自拿著自己愛看的讀物,津津有味的讀著。

英國的《每日郵報》上,連載了雪薇的《格利佛遊記》,隨同報紙一起寄來的,還有稿酬。

1719年,英國人笛福在《每日郵報》上發表了《魯濱遜漂流記》。

連載的,被玉柱看到之後,他就鼓勵雪薇給《每日郵報》投了稿。

小崽子們,哪裡見過報紙啊,全都看傻了眼,下巴掉了一地。

半月刊《評論》、《手藝匠報》和《檢查者報》,還有《每日新聞》,只要玉柱在大沽口,屬於必看的讀物。

尤其是《評論》,它是輝格黨與託利黨互相鬥爭的重要輿論工具之一。

儘管玉柱看到的都是舊聞了,卻依舊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不誇張的說,睜眼看世界的大清第一人,肯定是玉柱了。

喝完茶後,就是上課時間了。

雪薇不想走,卻被愛麗絲數落了一頓,只得依依不捨的和玉柱吻別。

好傢伙,小崽們的眼鏡不夠碎了,一個個呆如木雞!

緊接著,小崽子們被各自的家庭教師,以及充當翻譯的傳教士,分別請走了。

十八世紀初的京城裡,西方傳教士順利的超過了一百大關。

其中,著名的洋人傳教通事有:巴多明、戴進賢和馬國賢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洋人教士,還培養出了傑出的華人通事範羅思。

只是,範羅思有個缺點,他不認識拉丁文。

玉柱的兒子們,年齡參差不齊,家庭教師的單獨施教,正好合適。

客觀的說,看不懂洋人的報紙,讀不懂科技文獻,還怎麼吸取洋人的長處,搞出蒸汽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