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前怕狼,後怕虎(第1/3頁)
章節報錯
母后皇太后和小皇帝,在養心殿單獨召見了玉柱。
整個皇宮漏的像個篩子似的,老五和老七幻想封鎖訊息,肯定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蒙古的王公們,早就上了密摺,向垂簾母后和小皇帝,稟報了老十四起兵造反的真相。
實話說,蒙古人打不過大清,也惹不起老十四,給朝廷緊急報個訊,那是必須的。
誰不怕朝廷秋後算帳啊?
結果,老五和老七瘋了,居然想封鎖訊息。
於是,母后皇太后徵求了小皇帝的意見後,果斷叫了張廷玉進來,發了兩道密旨給玉柱。
大沽口到京城,近在咫尺。
玉柱早上接的密旨,後半夜的時候,第一鎮的新軍就進了京。
在大清,養馬和養兵的開銷,迥然不同。
對於大清的騎兵來說,用黑豆喂出來的戰馬,異常之肥壯。
但是,黑豆的產量有限,十萬新軍,暫時不可能實現全員騾馬化。
因為,養一匹馬的精飼料,外加黑豆之類的加餐,至少頂十五名士兵的口糧。
不管在哪個朝代,養馬都是巨大且沉重的財政負擔。
不過,早就實現了全員騾馬化的第一鎮,在新軍的作戰體系之中,也就充當快速反應部隊的重要角色。
光武帝的幽州突騎,曹阿瞞的虎豹騎,李老二的玄甲軍,成吉思汗的怯薛軍,岳飛的背嵬軍,都屬於是精銳的快速打擊部隊。
接到了命令之後,從集合到出發,再到抵達京城的安定門前,第一鎮只用了不到九個時辰。
這樣的快速反應部隊,的確做到了,其疾如風也!
大軍出動,這麼大的訊息,顯然是瞞不過人的。
若無鄔思道和孫承運的緊密配合,利用守城門的巨大優勢,攔截了回來報信的所有急腳遞,老五和老七也不至於一直被矇在鼓裡。
資訊戰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也。
“臣玉柱,恭請母后皇太后、皇上安。”
“伊立。”小皇帝叫了起後,便閉緊了嘴巴。
垂簾母后問政的時候,伊立和跪安吧,是小皇帝唯二可以說的詞彙。
“玉柱,你都知道了吧?”慈康皇太后問玉柱。
玉柱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裝傻的說:“回母后皇太后,臣只聽說,老十四奉大行皇帝的遺詔,班師回京。老十四畢竟是大行皇帝欽封的大將軍王,茲事體大,具體的詳情,恐怕還需要派重臣前往查探才是。”
新軍尚未完全練成,決戰的時間越晚,對玉柱越有利。
對於這個邏輯,母后皇太后知道,小皇帝其實也很清楚。
玉柱肩膀一滑,想溜過去,以拖延決戰的時間,以小皇帝的精明,豈能不知?
對於小皇帝而言,老十四和玉柱這兩個傢伙,顯然都是大禍害。
但是,真要比較起來,老十四對小皇帝的危害性,明顯大得多。
藩王起兵,一旦打進了京城,別人皆有活命的機會,唯獨小皇帝本人,只能是死路一條!
朱棣打進了南京城,明面上,說是建文帝逃了。
實際上,那是騙傻子的說法而已。
明擺著,是朱棣宰了建文帝,又不想背上弒君的罵名,這才故意謊稱建文帝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