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十萬新軍(第2/3頁)
章節報錯
玉柱才不管這些呢,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大丈夫敢做敢為,尼瑪,兵都養了,還怕別人說麼?
擴軍十萬,必將極大的刺激西北的那幾位爺。
嘿嘿,再不舉旗清君側,就來不及了呀!
過了幾日,張廷玉來了。
張廷玉自從投靠了玉柱的門下後,忠心不二的暗中傳遞著各種訊息。
和馬齊不同,張廷玉的心思異常之縝密,他遞來的訊息,準確率高得驚人。
實際上,玉柱也信得過張廷玉。
除非是滅族之禍,類似張廷玉這種飽讀且極有見識之士,一旦轉換了門庭之後,絕不可能再當二五仔。
二五仔,是那麼好當的麼?
洪承疇降了大清,最後,不也被乾隆釘上了《貳臣傳》的恥辱柱上?
錢謙益嫌水太涼,主動帶頭剃髮,跪降了韃清,韃清也沒重用他。
大漢奸范文程頗受皇太極的器重,但是,他的新婚妻子,照樣被多鐸搶去,戲耍了三個月之久。
“衡臣啊,有些日子沒見了,怪想你的。”玉柱笑眯眯的抬手讓了座。
張廷玉很熟悉玉柱的脾氣,也就毫不客氣的坐到了椅子上。
這麼多年以來,張廷玉先後伺候過康麻子和玉柱兩個主君。
康麻子的為人,外寬內忌,嘴巴上說不疑,心裡異常之多疑,很不好伺候。
玉柱呢,在敢於用人的同時,更偏向於信任制度的平衡力量。
也就是說,重用你的同時,必有可以牽制你的力量,而且,還做在明處。
實話說,張廷玉更喜歡玉柱這種光明磊落的主君。
在皇權磚制的社會,臣下們最擔心的是,因主君過於善變,導致的朝令夕改。
玉柱的習慣是,先把醜話說前頭,劃分清楚職權範圍,確定監督的體制,然後各憑才華當差。
此所謂,疑人要用是也!
張廷玉是何等人物?
他心裡比誰都清楚,哪有不疑臣下的君父?
與其彼此胡亂猜疑,不如索性依靠制度,把猜測導致的誤判,壓制到最低點。
“主上,臣此次前來,是奉了母后皇太后的懿旨。”張廷玉一張嘴,就說明了來意。
玉柱微微一笑,他和姑爸爸早就商量好了。
若想他真的進京,姑爸爸會徑直派張廷玉親自來請他回去。
張廷玉做這種大事,不僅得心應手,而且,完全不需要擔心洩密的問題。
“衡臣啊,京裡的風評很差吧?”玉柱故意逗張廷玉。
張廷玉哪敢亂說話,哈腰道:“不瞞主上您說,京裡確實有點物議,但是,皆不足為慮也!”
玉柱即使沒在京裡,但是,有鄔思道和孫承運這兩尊門神,死死的盯著京城裡的一舉一動,誰敢造次?
“衡臣啊,你覺得,我此時回京合適麼?”玉柱很信任張廷玉的能力。
張廷玉毫不遲疑的說:“回主上,臣以為,此時尚不宜進京。若是等三十萬新軍練成了,再進京不遲。”
玉柱啞然一笑,好傢伙,流言真厲害,他不過是練兵十萬而已,京裡就敢傳成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