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同款的王莽,有麼?(第2/3頁)
章節報錯
老七奮力掙扎著,做了最後的努力,低三下四的和老五商量。
“五哥,你也知道的,因為我的病腿緣故,我妃母一直不受大行皇帝待見……”
老七說的感人至深,老五畢竟心軟,也就點頭答應了。
但是,老九知道後,冷笑道:“五哥,你自己和妃母說去,我怕被人戳著脊樑骨罵不孝。”
毒蛇就是毒蛇,老九一張嘴就扯出了孝順的大旗當虎皮,把敦厚的老五噎得啞口無言。
玉柱的姑爸爸,早就是垂簾太后了,他自然不可能參與其中。
這麼一耽擱,冊封皇考諸妃的事兒,也就卡住了。
老五和老七,在私下裡商量的事兒,玉柱無從得知。
但是,玉柱敏感的察覺到,原本待一起辦公的老五和老七,居然分開了。
這才掌權幾天啊?
嘿嘿,比鐵還硬的所謂兄弟情,面對利益分配的大事,也會變形啊。
破碎的友情,就像是摔碎的玻璃一般,即使用膠水粘上了,也不可能恢復原樣。
老五和老七,分也好,合也罷,玉柱全然沒所謂。
說句高屋建瓴的話,玉柱當初在遺詔裡設計出母后垂簾,八輔臣輔政的這一套制度的時候,就已經預見到了眼前的局面。
在“唯我獨尊”思想的籠罩之下,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樂,其實是常態。
所以,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不殺開國功臣的皇帝,屈指可數。
前明的內閣初創之時,幾位大學士都是平等的同僚,並無首輔和次輔之分。
但是,傳統文化薰陶之下,只要是人堆裡,就必須分出誰主誰從。
經過幾輪殘酷的鬥爭之後,掌握票擬之權的首輔,脫穎而出。
玉柱比誰都清楚,老五和老七,此前的抱團,不過是想防備他攬權罷了。
安答也好,好兄弟也罷,一旦碰到了重大的利益問題,全都會跟著走樣。
郭靖和拖雷,也是安答。但是,鐵木真南下侵宋,拖雷就不出兵了麼?
只是,玉柱一直不攬權。老五和老七,找不到鬥爭的物件,窩裡鬥也就在所難免了。
老五這個人,本性還是寬厚的,也很講義氣。只是,他有個致命的毛病,耳根子軟。
玉柱故意把老九也擺進了輔臣之中,就是看透了老九的秉性。
實話說,如果不挑事撥非,老九就不是老九了。
歷史上,老四上臺之後,一定要先除了老九。這就和漢奸,比倭寇更可恨,大致差不多的邏輯。
在老四的心目中,老八固然可恨,但是,總出壞主意的老九,必須先行送走。
玉柱比誰都清楚,他雷霆萬鈞的定鼎了江山,可把滿洲舊勳貴們給嚇壞了!
操莽之徒的謠言,甚囂塵上,惹得老五和老七極為忌憚。
安答的關係再鐵,能比祖宗留下來的江山,更重要麼?
所以說啊,人際關係之所以複雜,就在於,此一時彼一時也!
為了避開挑撥關係的嫌疑,玉柱索性不待在南燻殿內了。該哭靈就哭靈,哭完之後,就去侍衛茶房裡品茗歇腿。
玉柱走了,張廷玉和馬齊,誰敢擅自做主?
只是,從龍首功的玉柱,可以忽略不封,先帝的妃嬪可以暫時擱置,大封宗室王公卻是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