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哈桑只是個不值得一提的小小佐領罷了,他的死本應無足輕重。

但是,誰都沒有料到,正是吳哈桑的慘死,讓老皇帝對老四,史無前例的起了疑心。

如果是在平時,吳哈桑死就死了,沒啥大不了的。

偏偏,隨著老皇帝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在看誰都不順眼的節骨眼上,派去監視老四的人,居然死了。

起初,老皇帝懷疑是老八下的手。後來,隨著老四身上的疑點,越來越明顯,老皇帝終於忍不住的動手了。

“稟東翁,青龍衚衕那邊,暗中監視老四的人,增加了何止十倍?”周筌抖開摺扇,笑吟吟的向玉柱稟報了這個全新的情況。

玉柱端起茶盞,微微一笑,說:“這就對了,不能讓老四一直躲在暗處算計別人,必須讓他感受到失敗的機率,大得驚人,他才會鋌爾走險。”

“東翁所言甚是,學生佩服之極!”周筌沒說假話,他真的佩服得五體投地。

玉柱曾經說過,大人物的轟然倒塌,往往從不起眼的小角色那裡開始。

不管是老四,還是老八,只要他們中的之一,對老皇帝下了毒手,玉柱就可以無所顧忌的展開奪權行動了。

“竹生啊,越是關鍵時刻,越不能急,免得替他人做嫁衣裳。”玉柱若有所指的提醒周筌,不要妄動。

周筌長揖到地,畢恭畢敬的說:“欲為菩薩之事,必行霹靂手段。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幾乎在眨眼間,玉柱和周筌打了個外人不知的啞謎。

謎底是,三條人命,死得太慘了,玉柱心有不忍。

周筌的態度異常堅決,哪怕玉柱生氣了,他依舊會把鐵血無情發揮到極致。

都到了這個份上了,誰都輸不起!

誰敢心慈手軟,誰就大機率要當項羽!

玉柱嘆了口氣,無奈的放下茶盞,冷冷的說:“汝且好自為之!”起身就走。

周筌沒有跟上去,而是一邊跪下行禮,一邊大聲說:“主上啊,您老人家,萬萬不可有婦人之仁啊!”

臨陣換將,從來都是兵家大忌。

事到如今,玉柱已經沒辦法換下週筌了,只得捏著鼻子,聽之任之了!

等玉柱走後,周筌負手而立,喃喃道:“君以國士待我,士為知己者死,何所懼哉?”

實話說,若是玉柱不發這通脾氣,周筌幾乎敢斷定,將來功成之日,便是他身首異處之時。

躲在大人物背後耍弄陰謀詭計之人,下場最好的,就數為造反而生的道衍和尚——姚廣孝了!

自從馬皇后駕崩之後,姚廣孝就積極的謀劃著,勸說朱老四起兵造反。

靖難之初,若不是姚廣孝早就策反了北平都指揮僉事張信,並設計擒殺了北平布政使張昺和都指揮使謝貴,朱老四早就死透透了!

比較有趣的是,朱老四奪位成功後,不管是在人前,還是人後,皆喚張信為“恩張”。

立明功臣,被朱重八屠殺了三分之一強。

這裡的強字,指的是,超過了三分之一被殺。

但是,靖難功臣共26人,朱老四確實做到了親如手足、有福同享。

這26位靖難功臣,不管做多大的惡,朱棣一個都沒捨得殺。

古今帝王,若論講義氣的程度,朱老四絕對可以排第一。

趙匡胤也不殺功臣,但是,他以死亡相威脅,公然削奪了義社兄弟們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