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儘管還活著。但是,他已經死了!

這裡的死,指的是胤礽的政治生命,已經徹底終結。

哪怕,弘皙登基之後,也不敢翻這個案,必須預設胤礽已死。

另外,老皇帝故意追封胤礽為理密親王,就是蓋棺定了論,把胤礽牢牢的釘在了親王的位置上。

免得將來弘皙坐穩了皇位,翅膀硬了,玩出前明嘉靖帝大禮議的那種混蛋花活。

從這個角度來說,康熙不愧是當了六十年皇帝的老政客啊,所謀甚遠也!

出宮的路上,玉柱從胤礽的假死,情不自禁的聯想到了乾隆的弟弟弘晝。

弘晝經常假死,並自己給自己操辦喪事。

這事看似異常之荒唐,實際上,就和玉柱敢於公然搶奪漢臣之妻一樣的道理。

說白了,只要讓皇帝放心了,別的人,隨便他們怎麼罵,怎麼想,都只能乾瞪眼。

在磚制皇權時代,恩出自於上,乃是鐵律。

只要,糊弄好了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無人敢惹!

本朝的玉柱,雍正朝的田文鏡,乾隆朝的弘晝,咸豐朝的肅順,莫不如此也!

玉柱回府不久,老十二卻跟了過來。

玉柱驚訝的問他:“汗阿瑪不是命你送理密親王去鄭各莊麼?”

老十二重重的一嘆,小聲說:“話雖如此,實際上,沒讓我跟著去鄭各莊。”

玉柱瞬間秒懂了,越發篤定,胤礽是假死。

老十二說:“汗阿瑪吩咐過了,胤礽的喪事一切從簡,只賜下了五千兩銀子用於治喪。唉,還不夠手底下人,塞牙齒縫的。”

玉柱不由莞爾一笑,老十二也真敢說。

不過,玉柱長期擔任領班內務府大臣,內務府裡的那些個貓膩,焉能瞞得過他的眼睛?

賓主落座之後,老十二一邊品茶,一邊偷窺玉柱的神色。

他猶豫了好半晌,才小心翼翼的問玉柱:“好弟弟,你真想做鰲拜?”

此問一出,老十二的勃勃野心,立時暴露無疑。

玉柱端起茶盞,細細的品茶,一直沉默不語。

沉默不語,有時候是默許,有時候又是不想過於糾纏的意思。

老十二長嘆一聲,說:“好弟弟,你我相交於微末之時,我是什麼樣的人,都這麼些年了,莫非你還看不清楚麼?”

客觀的說,老十二這個人,確實比老四更重感情。

但是,皇權磚制的體制之下,把生存的希望,寄託在虛無縹緲的感情上頭,那簡直是過於天真了呀!

玉柱一直篤信,信誰,都不如信自己!

小時候,玉柱的鋼筆壞了,父母卻不給錢他換新的,只幫他修好了,湊合著用罷了。

但是,玉柱的大哥和二哥,年年都可以換新鋼筆、新文具和新書包,玉柱只能幹看著流口水。

親生父母,尚且無法一碗水端平,更何況外人乎?

“好弟弟,將來若有事發生,請相信我,我一定站在你這邊。”老十二這是完全沒把玉柱當外人了,什麼話都敢說。

大門外,玉柱望著老十二騎馬遠去的背影,不由微微翹起了嘴唇。

這麼多年了,老十二在他跟前說過的瘋話,早就滿盆滿筐了。

若是玉柱想坑了他,老十二手裡掌握的一旗兵權,早就被老皇帝拿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