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皇子惹禍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清溪書屋裡,老皇帝端坐於榻上,嵩祝、玉柱和馬齊,分列兩側。
“塘報上說,老十四已經過了大同府。嗯,迎他回京之典,不容再緩了。”老皇帝提前定了個調子,方便接下來的商議。
對於老十四是貝子,還是貝勒,甚至是親王,玉柱全不在意。
嵩祝既是首席滿洲大學士,也就是整個朝廷的大管家了。
他倒是覺得,老十四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大將軍,也該正名了。
自從,一廢太子之時,捱了老皇帝的狠錘之後,馬齊再也沒有了驕狂之氣。
反正吧,老皇帝想怎麼幹,就怎麼幹,馬齊肯定不可能苦勸。
“萬歲爺,以奴才之見,皇十四子的戰功卓著,似應晉為撫遠大將軍?”嵩祝是地位最高的宰相,老皇帝又一直盯著他,他必須率先說話。
“玉柱,你怎麼看?”老皇帝也不怕馬齊心裡不舒坦,徑直越過了他,點了玉柱的名。
玉柱是老十四的死對頭,盡人皆知。
“回汗阿瑪,臣兒以為,撫遠大將軍和多羅貝勒,不可兼得。”玉柱的態度很明確,不能讓老十四把好處都拿走了。
老十四成了撫遠大將軍,爵位就只能是貝子。
反之,若是晉爵為貝勒或是郡王,再授撫遠大將軍,就不大合適了。
老皇帝點點頭,果然沒有白問玉柱,玉柱的看法,恰好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老十四率重兵在外,老皇帝既擔心他無功而返,甚至是戰敗了,又害怕他挾顯赫的軍功,威脅到了皇權。
玉柱的提議,屬於是折衷性的方案,既酬了軍功,又不至於讓老十四功高蓋主,可謂是兩全其美也!
“馬齊,你說說看。”老皇帝終於想起了馬齊。
馬齊哈下腰,小心翼翼的說:“回主子,奴才以為嵩中堂所言甚是。”
玉柱比馬齊小了三十多歲,資歷也差太遠了。
單單是維護老資格中堂的體面,馬齊就不可能當著老皇帝的面,公然支援玉柱的立場。
相對應的是,嵩祝只比馬齊小三歲,又是滿洲首相。支援他的提議,馬齊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書屋裡,算上老皇帝,也就四個人而已。
人數越少,越容易達成一致性的意見,也就形成了實質上的最高決策小圈子。
“那好,就依嵩祝之所請,明發上諭,授老十四撫遠大將軍。”老皇帝的話鋒一轉,接著又吩咐說,“一應接待禮儀,比照裕親王福全的例,再加兩成。”
想當初,裕親王福全,差點當了皇帝。
順治帝病危之時,太皇太后最先考慮的新君,正是福全。
誰料,福全卻當著太皇太后的面,說他甘為賢王。
結果,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砸到了老皇帝的腦門上。
福全這一讓,讓出了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和善始善終。
歷史上,還有個類似的幸運兒。
李憲以唐睿宗嫡長子兼前任皇太子的身份,主動讓位於李隆基,他不僅得了善終,而且死後有個很牛叉的諡號:讓皇帝。
玉柱的眼眸微微一閃,老皇帝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老十四的地位,高於皇兄福全,低於皇太子。
撫遠大將軍,並不是朝廷經制官。
當年,曾任此職的玉柱,得勝還朝之後,就交回了帥印。
說白了,虛的禮儀方面,老皇帝確實做到了不吝厚賜。
但是,實實在在的名分和權柄,比如說,郡王爵或是管理三旗事的兵權,老皇帝一樣都沒給老十四。
議定了之後,馬齊很知趣的先跪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