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書屋內外,站滿了御前帶刀侍衛。

但是,輪值的御前大臣和一等侍衛們,早就躲遠了。

尼瑪,不怕掉腦袋的二楞子,才敢摻和皇子之爭。

御前帶刀侍衛們,大多出身於滿洲名門。

這些人的特點是,不僅近水樓臺先得月,而且,小道訊息格外靈通。

老皇帝的身體狀況,是有目共睹的日益衰老。

新太子的人選,老皇帝又一直守口如瓶。

這麼一來,即使是再忠心的侍衛,也要仔細的掂量一下,萬一站錯了隊的嚴重後果。

眼下的場景,其實像極了,土木堡之變後的“午門血案”。

明英宗兵敗被俘之後,群臣當著監國朱祁鈺的面,將錦衣衛指揮使馬順毆打致死。

這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曆史中,是最為嚴重的一次惡性朝堂鬥毆事件。

馬順被錘死,朝班大亂,朱祁鈺嚇得急忙起身躲避。群臣窮追不捨,硬逼著朱祁鈺交出了王振的黨羽,大太監毛貴和王長。

史書有云:眾又捶殺之,血漬廷陛。

這事,說白了,也就是明朝的大臣們,故意欺負朱祁鈺這個所謂的監國,名不正言不順,心裡沒有絲毫的底氣。

現在,也是群龍無首的狀態,誰都有點實力,但是,誰都無法或不敢做主!

正在僵持之際,老十二拍馬趕到了。

‘汗阿瑪,臣兒來護駕了。”老十二剛闖進門,就嚷嚷開了。

老三覺得很刺耳,便訓斥老十二:“十二弟,你瞎咋呼個啥呀?護駕,護的哪門子的駕?”

言外之意,凡是有我主持呢,輪不到你這個小弟弟多嘴多舌。

老四沒在意這些,他最掛心的是,老十三找到玉柱之後,會發生什麼?

這邊廂,玉柱正和雪薇說笑,忽聽稟報,老十三來了。

玉柱微微一笑,老十三的不請而至,必是暢春園那邊出了大變故。

周荃再聰明,也料不到,老皇帝崩於康熙六十一年。

“東翁,十三爺冷不丁的來了,莫不是宮裡出了大事?”周荃有心提醒玉柱。

玉柱點點頭,說:“竹生所言甚是。不過,園子裡的情況,混沌不清,咱們此時不宜輕舉妄動。”

周荃抖開摺扇,輕聲笑道:“待摸清楚了京裡的局面,東翁提兵回京,不過半日的光景。”

玉柱含笑領著周荃,在二門外,迎來了老十三。

剛一見面,老十三便竄過來,一把抱住了玉柱,異常親熱的喚道:“好弟弟,可想死哥哥我了。”

玉柱暗暗好笑,誰說老十三性子直爽了,這不是也會演戲麼?

明明都快火燒眉毛了,老十三卻有閒工夫和玉柱敘說深厚的友情,反推回去,說明老十三也明白,想要說服玉柱倒向老四,並非易事。

必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誘之以利!

上茶,讓座,摒退了下人之後,現場只有老十三、玉柱和周荃三人而已。

老十三左思右想,始終找不到合適的突破口,只得從親戚關係說起了。

“好弟弟,這麼多的皇子之中,唯有四哥認你是表弟,比親表弟還要親呢。”

(PS:精彩還在繼續,二更送上了,月票賞得多,凌晨起床三更。)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