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硬靠山(第1/2頁)
章節報錯
照道理說,嵩祝和玉柱,正相和副相之間,應該矛盾甚深。
但是,由於玉柱從不主動攬權,兩人倒也一直相安無事。
嵩祝忌憚玉柱的未來。
玉柱擔心老皇帝的猜疑。
兩個心懷鬼胎的傢伙,反而有機會合作了。
若是一般人聯名上摺子,想推卸責任,老皇帝早就火冒三丈了。
但是,老皇帝心裡有數,嵩祝和玉柱不是一夥的。
不是一夥的兩個重臣,居然意見一致,由此可見,兩個人確實不樂意太過抬舉老十四。
老皇帝既惱火,又覺欣慰,心情十分矛盾。
外相和內相,都站在維護皇權的立場上,絕不攀附老十四,老皇帝怎麼可能不高興呢?
既然玉柱和嵩祝統一了意見,強扭的瓜不甜,老皇帝索性下旨,命莊親王博果鐸全權負責操辦老十四的回京事宜。
事情出現了轉機之後,楊森很快補上了山西巡撫的美缺。
嵩祝也是官場上的老狐狸了,他本人並未出面,而是暗中授意別人的門生,舉薦了楊森。
大清的官場之上,人人都會變戲法,就看怎麼哄騙老皇帝了。
玉柱一直沒吱聲。
等楊森接了旨意之後,這才恍然大悟,匆匆趕來拜見玉柱。
“門下拜見相國。”楊森長揖到地,畢恭畢敬的參拜了玉柱。
玉柱生受了楊森的這一禮,隨即微笑著說:“森浦,你太過多禮,坐吧。”
“多謝相國。”楊森規規矩矩的斜身坐於玉柱的左側。
楊森原本是偏沅省的正四品長寶道員。
自從,追隨於玉柱的左右之後,楊森長期停滯不前的仕途,便一飛沖天。
康熙五十四年,吏部引見之後,楊森就任刑部左侍郎。
在刑部熬足了資歷,外放山西巡撫之後,楊森的前程,就極寬了。
有玉柱的撐腰,有了地方實績的楊森,若是任滿回京,則必升尚書。調轉它地,則可晉為總督。
反正吧,在大清朝,靠山硬的人,升官就是快,已經算是明規則了。
全天下的督撫,真正算是玉柱的人,也就是楊森一人而已。
“陛見之時,皇上若是問及你的施政原則,你務必告訴皇上,以農為本,絕不瞎折騰。”玉柱對楊森面授機宜。
楊森頻頻點頭,異常虔誠的說:“門下多謝相國的教誨。”
玉柱是老皇帝的近臣,他非常瞭解老皇帝的脾氣。
得了玉柱的暗中指點,楊森等於是拿到了奉迎老皇帝的金鑰匙。
前任山西巡撫蘇克濟,在任長達十餘年之久,惹得山西民怨沸騰,就是因為瞎折騰。
玉柱在京城裡,早就聽說了蘇克濟的名聲不好。
山西人故意編段子,說什麼,晉省黎庶,苦碩蘇久矣。
此處的蘇,通鼠也,碩蘇就是碩鼠的諧音。
楊森為官清廉勤謹,玉柱暗中觀察了好多年,倒不擔心他大肆的貪腐。
不過,不貪並不能確保仕途上進,還需要做老皇帝喜歡的事情。
“我聽說,五臺山的寺廟,頗多舊損?”玉柱點到為止。
楊森心領神會的說:“晉省商民大多向善崇佛,想必應該會踴躍捐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