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勐誇了一番弘曆,也賞了文房四寶。

但是,老皇帝臨走的時候,卻叮囑了老四。

「弘昀身子骨弱,不要拘太狠了,就讓他進園子裡,陪我說說話吧?」

老四面上不動聲色,心裡卻是一陣狂喜。

此前,老皇帝一時興起,身邊也養過幾個皇孫。

有人為了造勢,故意整出了乾清宮小阿哥的名目,欲圖混淆視聽。

但是,迄今為止,被老皇帝養在暢春園的皇孫,竟無一人。

現在好了,弘昀才是名正言順的暢春園小阿哥。

名分這東西,實力嚴重不足之時,用處並不大!

一旦掌握了硬實力,又有了大義名分,那就如同勐虎插翅一般的超級厲害!

想當年,慈安太后還活著的時候,別看慈禧是同治的親媽,卻管不住同治。

原因其實很簡單,慈安晉位母后皇太后之前,是從大清門抬進宮的正宮皇后。通俗的說,名分上,她天然就是皇太后。

而慈禧,是由懿貴妃晉位的聖母皇太后,地位雖尊,卻只是副太后罷了。

正所謂,兩宮垂簾,親王秉政,以東後為尊是也。

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東太后寬慈,西太后嚴苛,兩個太后一起管孩子,同治帝就不好管的放了鴨子。

等慈安駕崩後,慈禧太后終於熬出了頭。

時逢,同治帝得了花柳病,英年早亡。

慈禧力排眾議,強行議立親妹妹的兒子為帝。

這便是大義名分的厲害之處了!

弘昀陪著老皇帝,住在暢春園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實際上,將來的某一天之後,老四就可以藉機,大書特書一番。

看破不說破,才是好朋友!

玉柱心裡有數,弘昀重農的務實態度,深深的打動了老皇帝。

堂堂大清帝國,億萬臣民,卻僅有十幾萬日益腐朽的八旗兵鎮場子,江山的根基始終不穩。

若是糧食大面積的欠收,導致大規模的流民起義,只怕是再想退回關外龍興之地,也不太可能了啊!

過了幾天後,老皇帝忽然召見了玉柱,叮囑說:「黃河又決堤了,老四硬要親自去查,朕拗不過他,便允了。你反正也閒著沒事,就陪著老四一起去河南勘查災情吧?」

嗨,老皇帝的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玉柱還怎麼拒絕?

不過,玉柱沒有忘了老十三,便主動提議說:「汗阿瑪,十三哥也非常精通河務,不如命他一起去勘災吧?」

老十三和老四穿一條褲子嫌肥,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

玉柱和老四已經正式決裂了,再無轉寰的餘地。

這麼一來,老皇帝倒也沒有泛起猜疑之心,略微想了想,便點了頭。

於是,朝廷明發上諭,雍親王老四為欽差正使,老十三為副使,共赴河南勘災。

老四這個人,一貫的面癱,喜怒不形於色。

說好聽點,老四是不苟言笑。不好聽的,那種冷酷的面相,就是活閻王了。

一路之上,呆看著老四的討債鬼模樣,玉柱想想就覺得膩味。

有老十三在身邊,那就不同了,喝酒有酒友,打架有幫手,逛姬院有同夥。

就算是,玉柱和老四不對付了,吵架了,也有人從中調和關係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