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臺大人,駕到!”

隨著牛泰的高聲唱和,玉柱邁著四方步,出現在了督署的大堂之上。

玉柱登上大堂正中的木臺,立於帥案後,掃視了全場一週。

“福建陸路提督,卑職侯勝,率闔省綠營步軍官弁,拜見玉中堂。”

“福建水師提督,卑職施世驃,率闔省綠營水師官弁,拜見玉中堂。”

福建水陸綠營的兩位最高武官,不約而同的尊稱玉柱為玉中堂,而不是通常的玉帥,顯然抱著拍馬屁的心態。

按照官場上的陋習,因玉柱曾任文淵閣大學士,私下裡稱呼他為玉中堂,方顯敬重之意。

但是,公開場合之下,侯勝和施世驃,敬稱玉中堂,多少有些出戏了。

在臺灣島內,也一直沿襲了這種官場上的陋習。

比如說,邱毅早就卸任了公職,通常情況下,大家還是會尊稱其為:邱委員。

總而言之,官場上稱呼問題,絕非小事。

至少,從侯勝和龍少河的稱呼上,玉柱可以初步判斷出,此二人對他心存畏懼之心。

沒辦法,胳膊擰得過大腿麼?

玉柱是什麼人?

堂堂宗室爵的輔國公,出身於滿洲鑲黃旗的大外戚,出將入相,地位異常之顯赫。

更重要的是,老皇帝身邊的要職,玉柱幾乎做了個遍。

和玉柱這種人做對,那簡直就是壽星公上吊,活膩歪了!

玉柱今天剛剛到任,他在大堂裡接見綠營軍官們,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

說白了,主要就是,讓綠營的軍官們,認識一下他這個大帥,免得有眼不識泰山的衝撞了。

侯勝雖然是漢軍旗人,玉柱對他卻並不熟悉。

反倒是施世驃的家世,玉柱卻頗為了解。

施琅共有八子,施世驃是其第六子。

由於施琅立下的平臺之蓋世奇功,老皇帝也沒虧待了他,特賜世襲罔替的靖海侯爵位。

一般情況下,朝廷的爵位,應由長子承襲。

問題是,因兄長施肇科早亡,施琅便把長子施世澤過繼給了亡兄為嗣。

施琅的次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清官,現任漕運總督施世倫。

如今,靖海侯的爵位,居然被施家的老么施世範給承襲了。

老皇帝頗為信任施家人。

施琅的八個兒子,共有四人待在福建,並掌握著不小的兵權,由此可見一斑。

玉柱擺了擺手,溫和的說:“罷了,坐吧。”

“謝中堂。”侯勝和施世驃再次行禮之後,分左右落了座。

因臺灣島孤懸海外的緣故,福建的駐軍,向來頗多。

陸路提督下轄四鎮,水師提督下轄五鎮,單是總兵官,就有九名之多,可謂是冠絕整個大清朝了。

兩位提督落座之後,總兵們各依品級,依次上前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