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在本朝,督撫互參的結果,由於老皇帝拉偏架的緣故,往往是旗人獲勝。

玉柱心裡有數,朱軾這是故意給他顏色看看,也就是典型的下馬威。

朱軾這麼做的目的,也就是想告訴玉柱:玉製臺,您駐於閩,掌軍剿賊即可,浙江就交給老夫了。

不僅如此,朱軾還起了壞頭,必將帶來一系不利於玉柱的後果。

這就和大清朝的地方官僚體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了。

按照朝廷的慣例,凡是被巡撫參劾的手下官員,迄今為止,無一例外的都倒黴了。

在朱軾的帶領下,浙江的官員們必然有所忌憚,肯定會削弱玉柱對浙江的影響力。

玉柱曾經擔任過文淵閣大學士,兼南書房行走。在沒有軍機處的當下,他乃是妥妥的真宰相。

朱軾故意不尊玉柱為玉中堂,就是擔心矮了玉柱一頭,將來會被玉柱騎到他的頭上撒野。

“若瞻兄,你太客氣了。”玉柱也很隨意的拱手還了禮。

別人很可能不清楚,玉柱卻是心裡有數的,朱軾和老四暗中走得很近。

等老四上臺了之後,朱軾不僅爬上了文華殿大學士的高位,還成為了弘曆的老師。

朱軾是一省巡撫,他有資格不鳥玉柱,但是,浙江布政使福昂卻不敢稍有怠慢。

見玉柱朝他看過來,福昂趕緊扎千請安,畢恭畢敬的說:“浙江布政使,卑職福昂,請玉中堂大安。”

朱軾沒好氣的瞪著福昂,福昂明知道要得罪頂頭上司,卻也只得硬著頭皮,繼續撐下去了。

這個就涉及到了,大清的地方官體制的奧妙了。

說白了,自浙江布政使以下的官員們,身為兩省總督的玉柱,也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拿捏,或是折騰的痛不欲生。

巡撫彈劾的部下,都倒黴了。

但是,總督看不順眼的部下,又焉能長期安於其位?

巡撫管民,總督掌軍,這僅僅是大原則而已。

實際操作起來,就變成了,總督也可以插手民政。巡撫的手裡,也掌握著獨立於總督之外的撫標兵馬。

客觀的說,總督和巡撫之間的權責,就像是亂麻一樣,剪不斷理還亂,根本無法釐定清楚。

為何會這樣呢?很顯然,這是老皇帝的故意安排。

勿使督撫合而謀朕,朕才睡得踏實啊!

福昂,這名字一聽就是旗人。

玉柱故意和顏悅色的問福昂:“貴藩在旗?”

福昂頂著朱軾的冷眼,小心翼翼的答道:“回中堂大人,卑職的瑪法,隸於鑲黃旗滿洲,第三參領,第九佐領下。”

玉柱秒懂了,這位福藩臺,不僅是鑲黃旗的滿人,也是他的部下。

曾幾何時,鑲黃旗的領侍衛內大臣,玉柱幾進幾齣,都快變成佟家的自留地了,福昂豈能不知道?

這雙重身份加持之下,哪怕冒著得罪了朱軾的巨大風險,福昂也不敢怠慢了玉柱。

玉柱瞥了眼臉色微變的朱軾,又看了看哈腰低頭的福昂,不禁微微一笑,福藩臺不愧是京裡的八旗子弟呢,地道的明白人吶。

以福昂的身份,得罪了朱軾,頂多也就是丟官罷職而已。

然而,若是得罪了玉柱,只怕是要掉進萬丈深淵了啊!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