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奉上諭,步軍統領玉柱,著以兵部尚書銜,兼閩浙總督,欽此!”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蘇州和杭州的地方官,向來是大清官場上的知名肥缺。

在大清的官場上,直隸總督的政治地位,在諸總督之中,向居首位。

兩江總督,則是封疆大吏裡頭,明面上最肥的缺。

實際上,閩浙總督,才是真正肥得流油的第一督撫肥缺。

因為,收回臺灣之後,老皇帝屢下密諭,要求閩浙總督,找機會遷移臺灣島上的居民,回福建定居,免得節外生枝,多生事端。

眾所周知,形式主義,是對抗官僚主義的法寶。

上面的政策,哪怕再好,地方官也可以故意把經念歪了,方便自己獲取超額的利益。

遷誰不遷誰,怎麼遷,安置到哪裡,這裡頭的學問,可就太大了!

說白了,塞錢多的,或是有後臺的,才可以免遷。

據玉柱所知,單靠臺灣一地的大地主和富商們,就讓閩浙總督,數錢數到手抽筋了。

而且,這個抽筋,並不是一錘子買賣。

通俗的說,只要玉柱在任,就可以一直吃下去。

這是規矩!

玉柱可以不要,但是,臺灣的大地主和大富商們,卻不能不送。

不送,就是看不起玉柱!

這年頭,草民膽敢看不起閩浙兩省的土皇帝,那肯定是要栽大跟頭滴!

陛辭的時候,老皇帝吩咐玉柱:“近年來,臺灣府境內叛亂頻發,滿保擅文治,不習武事,一直疲於奔命,屢屢無功而返,甚失朕望。柱兒,你帶著新軍過去,務必剿滅叛匪,保境安民。”

“嗻。”

其實,玉柱已經猜到了,老皇帝故意把他弄那麼遠,肯定是帶有特殊的目的。

現在答案揭曉了。

臺灣島內,局勢極其不穩定,各地的叛亂頻發。

也就是說,玉柱到福州就任後,其首要任務,便是提兵鎮壓叛亂。

因為臺灣孤懸海外,又是鄭家父子老巢的緣故,閩浙總督手裡掌握的兵權,也就異常之重。

別的且不說了,單單是福建一省的綠營兵,便超過了六萬五千餘人。

再加上,浙江各地的綠營駐軍,玉柱掌握的兵權,輕輕鬆鬆的超過了十一萬之眾。

“福州將軍滿保,乃是正兒八經的紅帶子,你必須對他客氣一些,明白吧?”老皇帝擔心玉柱太過驕橫了,不把滿保放在眼裡,便再三叮囑他,要尊重滿保在福建推行的各種善政。

已是康熙五十八年了,除非玉柱腦子進水了,才有可能主動和滿保糾纏不清。

既然十一萬綠營兵權到了手,當務之急,顯然是培養綠營兵裡的心腹部下嘛。

“汗阿瑪,您就放心吧,臣兒的阿瑪,雖然與滿保有舊隙。但是,臣兒絕不會因私害公。”玉柱索性把話挑明瞭說,免得老皇帝疑神疑鬼的胡亂猜忌。

旗人十分貪財,滿保卻是宗室覺羅裡,少有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