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唐阿則以為,玉柱要借常平倉的存糧,這就產生了美麗的誤會。

“省裡數府遭災,省庫也沒有多少餘糧呀。”依唐阿管著藩庫,他的話頗具分量。

李錫在兩面夾擊之下,顯得格外之狼狽。

玉柱人在虞城縣,沒辦法去盤開封的省庫,這是依唐阿的判斷。

誰料,玉柱虛晃了一槍,沒再提省庫借糧之事,而是說了捐納之事。

“河南遭災,朝廷正值用糧之時,本欽差決定,馬上開洪災捐!”

玉柱原本就管著戶部的捐納處,河南遭了災之後,正好符合捐納的規矩。

大清的體制,既有僵化的一面,亦有靈活的一面。

開捐,就和依唐阿沒啥關係了,乃是玉柱職責範圍內的事務。

因為是要拖住河南的官員們,玉柱也沒下狠手,而是恩威並施的控制住了局面。

等商議妥當之後,玉柱邀請大家一起赴宴。

大災臨頭,玉柱擺的也都是素席。但是,酒卻是好酒。

玉柱的酒量驚人,席間,他頻頻舉杯,重點招呼依唐阿和李錫。

大清官場上的陋規,官面上的飲宴,各種規矩層出不窮,必須一一到位,這就很花時間了。

再加上,玉柱成心拖延時間,這頓酒硬是喝足了兩個時辰。

散席的時候,李錫和依唐阿都醉了。

玉柱順勢以刑桉增多的名義,把沒有喝多的臬司常季遜和本地的知縣,都給留下了。

只是,剛剛上了茶,玉柱還沒有開腔,老十三就滿面春風的回來了。

“哈哈,出奇不意的大獲全勝,妙哉!”重要證人被抓到了手裡之後,老十三也不在乎什麼了,公然出現了室內。

玉柱暗暗鬆了口氣,看樣子,老十三順利的得了手,大善也!

這年頭,朝廷辦桉,不重物證,尤重口供。

常季遜不認識老十三,他不悅的質問道:“爾是何人,安敢擅闖欽差行轅?”

老十三懶得搭理常季遜,他笑眯眯的對玉柱說:“多謝相助,如果沒有你的人幫忙,肯定會有漏網之魚。”

玉柱並不居功,含笑提醒道:“十三爺,要趕緊的問口供,才是正道理。 ”

“嘿嘿,爺在路上使了些手段,已經拿到了重要的口供。”老十三辦成了大事,找到了替老四洗刷黑鍋的證據,心裡一高興,嘴上就沒了把門的。

“啊,十三爺?”常季遜立時驚呆了,大張著嘴巴,傻愣愣的望著老十三。

老十三笑望著玉柱,提醒道:“玉大欽差,密旨該拿出來了吧?”

此言一出,玉柱當即確信無疑,老十三確實得手了。

“有上諭,常季遜接旨!”玉柱從懷中摸出康熙給密旨,高高的舉過頭頂。

常季遜立時嚇得面如土色,渾身抖成了篩糠。

“內閣奉上諭,著玉柱全權辦理黃河決口害民之事,河南布政使以下,皆可先革職,拿交刑部從重議罪,欽此。”

玉柱藏得夠深,忍了這麼多天,才拿出大殺器,一舉擺平了常季遜。

八爺黨在河南省內,共有雙柱,其一是臬司常季遜,其二則是藩司依唐阿。

現在,常季遜既然被逮,被灌醉了的依唐阿,亦是再劫難逃了。

(PS:凌晨還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