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不知道的是,老皇帝原本打算派老十三去豐臺,查辦參領暴亡一事。

只可惜,老十三居然好些天沒有回過家了,一直都住在老四那裡。

圖理琛硬著頭皮回來稟報之後,康熙便打消了重新啟用老十三的念頭,改為派玉柱去查辦此桉。

坦白的說,在老皇帝的心目中,玉柱和隆科多都屬於忠誠可靠的心腹班底。

只是,隆科多沒啥文化,是個純粹的武夫,幫著掌握京城裡的兵權,打聽一些不為人知的豪門秘辛,他很擅長。

若是讓隆科多參與治國理政,那他的能力,就不濟了。

玉柱呢,哪哪都好,文是狀元,武能定國,還留下了無數的致命把柄,都捏在老皇帝的手心裡。

美中不足的是,玉柱太年輕了。

康熙也算是博覽群書的皇帝了,給兒孫們留下一個三朝,甚至是四朝元老,這合適麼?

可問題是,玉柱這個小混蛋,老皇帝用的太順手了。

缺錢花,找玉柱。

打大仗,找玉柱。

難差事,還是找玉柱。

想當初,乾隆明知道和珅賣官鬻爵和結黨營私,卻視若無睹。只因,用得太順手了,已經離不開了呀!

俗話說,衣不如新,人不如舊。

太子朱標薨後,朱重八高高的舉起了屠刀,殺了淮西舊部,又殺江浙舊部。

然而,信國公湯和卻逃過了大劫。

這其中,除了湯和本人知道進退,早早的放棄了兵權之外。更重要的是,重八還是小嘍囉的時候,已是千戶的湯和,主動讓了賢。

隨著老皇帝的年事已高,說真的,他已經沒精力,再培養第二個玉柱了!

查辦軍方的事務,不可能由著玉柱一手遮天。

照例,老皇帝派了老十六,作為玉柱的副手,兩個人一起去豐臺大營。

領了旨意後,玉柱和老十六一起出了宮。

豐臺大營,就駐紮於南苑的校閱場附近,此地距離午門僅有二十六里地。

老十六和老十八,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老十八封了貝子之後,老十六經常住在貝子府裡。

這麼一來二去的,玉柱和老十六也算是老相識了,也一起共過小患難。

當初,老十六跟著老十八,和玉柱一起熘出去玩耍,結果被康熙發現了。

然後呢,康熙就罰了老十六和玉柱一起去馬棚裡刷馬。

老皇帝太過偏心,愣是沒捨得懲罰老十八。

老十五、老十六和老十八,這三個皇子是親兄弟。

老十六和老十八的感情甚好,老十五則和廢太子的關係甚密。

不誇張的說,老十五基本算是廢太子胤礽一手撫養長大的。

這且罷了,就連老十五的福晉,都是前太子妃石氏的親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