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陝西北部和西部諸多缺糧的地方,就要靠陸路運輸了。

在玉柱到任以前,陝西各地的糧食,除了常平倉之外,都由私人糧商們負責轉運販賣。

好處是,朝廷幾乎不花銀子,就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壞處也很明顯,囤積居奇,低買高賣,乃是糧商們慣用的手段。

玉柱既然是陝西的父母官,老百姓吃飯的問題,肯定是他的本職工作。

大盛魁在玉柱的眼裡,就是個很好的物流公司,類似於三通一達。

在玉柱之前,王相卿也和一些地方官合作過,無一例外,都以失敗而告終。

原因嘛,其實也很簡單,那些地方官就是想中飽私囊,而不是徹底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玉柱一點也不囉嗦,問清楚了糧食在路上的運輸消耗之後,就吩咐了王相卿:“十石糧食,六石送到延安城裡即可,其餘的都算是你的利潤。”

此前,官府徵發徭役,主要就是往各地的常平倉裡運糧。可問題是,從西安出發的十石糧食,送到延安府後,頂多也就是二石而已。

路上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

玉柱呢,索性利用王相卿掌握的龐大物流能力,採取承包經營制,先試點延安一府,再廣泛鋪開至全省。

也就是說,玉柱將來會把全省的糧食運輸工作,都交給大盛魁去經營。

大盛魁賺取合理的運輸利潤,並承擔相應的開支,確保各地的常平倉處於滿倉的狀態。

陝西太大了,玉柱不可能把全省的糧食買賣,都給壟斷了。

但是,玉柱可以想辦法,讓各地的常平倉,個個都是滿倉的狀態。

實話說,再商言商,王相卿算出了其中的運輸成本之後,不禁面露難色。

運輸十石糧食到延安,王相卿的純利潤,也就是一石糧而已。

不客氣的說,販賣十石糧食,只賺一石的利潤,對於糧商們而言,根本不叫掙錢的買賣。

玉柱見王相卿沒吱聲,便衝周荃使了個眼色。

周荃隨即輕搖摺扇,笑吟吟的說:“王大東家,從河南往陝西各地運糧確實沒多大的利。不過,只要我家宮保大人給烏里雅蘇臺的策稜大總管去一封紮實的推薦信,在下敢保證,大盛魁的各種貨物,可以在蒙古大草原上,從此暢通無阻。”

大盛魁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做草原上的各種生意。

但是,王相卿畢竟是個賤商,大草原上的王公臺吉們,個個都可以仗勢欺人,鬧得苦不堪言,運輸的成本極高。

以玉柱的身份,給策稜去信,讓他關照一下大盛魁的生意。

好傢伙,單單是省出來的各種打點成本,就讓陝西的薄利運糧,壓根就不值一提了。

因為,大草原上的生意,全都是超級暴利,低於五倍的毛利,根本就不叫賺錢啊!

“王大東家,不瞞伱說,剛剛上任不久的山西布政使楊森楊大人,正是我家宮保大人在偏沅省的舊部。”周荃只是點到為止,其餘的就看王相卿自己去領悟了。

和劉邦那個大流氓一樣,玉柱用人,向來就捨得分利。

無利,誰會起早?

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其實是真理!

在項羽的手下,立下大功的忠心老部下,有幾人封了王?

反而是,根本就不服項羽的六國舊貴族們,佔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