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找碴的來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若不是西方列強持續性的折損了大清的威望和實力,袁大頭也不可能得逞的。
西北要打大仗了,而且一打就是好幾年,老皇帝肯定會缺錢花。
在這個節骨眼上,玉柱若是提出鑄造銀幣,成功的希望非常之大。
而且,只需要從大沽口拿來英鎊、先令和便士,以及法國人的裡佛爾和蘇,作為必要的參考,也就足夠了。
玉柱想辦成大事,每次都會尋找合適的時機,也就是老皇帝急需用錢,或是用兵的時候,再拿出他的金點子來。
玉柱進宮後,拿著完整的鑄幣計劃,和老皇帝詳細的說了一遍。
必須承認,老皇帝非常聰明,他仔細的聽完之後,馬上抓住了重點。
“柱兒,照你這麼說,現在的十兩銀子,鑄成銀幣後,實際上,只花了五兩銀子?”老皇帝大感興趣,盯著追問玉柱。
玉柱笑著說:“汗阿瑪聖明。”不讓老皇帝佔著大便宜,不可能推得動貨幣體制改革。
這個時候的大清官僚們,全是坐井觀天之輩,竟無一人懂得,啥叫世界貨幣體系?
按照玉柱的計劃,逐步以銀幣,取代讓朝廷持續性虧錢的銅幣,簡直是善莫大焉。
在理財的方面,整個大清的官僚體系之中,玉柱居於第二,誰敢居於第一?
想花錢,找玉柱,在老皇帝這裡,已經成了條件反射。
“好,你安排下去,試製一些新的銀幣出來。”老皇帝也沒找任何人商量,徑直答應了玉柱的提議。
玉柱回去之後,就給愛麗絲寫了信,讓她聯絡歐洲的造幣廠,主要是“巴洛克式”的造幣廠,爭取引入全套的製造工藝和裝置。
這個時代的老歐洲,尚無完備的專利原則,只要捨得給洋人錢,別說是螺旋式造幣機了,就算是親媽都敢賣給你。
搞定了大事之後,玉柱的心情甚好,便叫來周荃,一起品茶閒聊。
只是,剛剛悠閒了沒多久,戶部衙門裡就出事了。
“稟中堂,朝陽門外的南新倉,出大事了……”
玉柱仔細一聽,敢情是八旗子弟們,去領糧餉的時候,可能是嫌棄陳米的緣故,故意找碴鬧事,把倉場郎中給打了。
南方的漕糧運到京城後,集中儲存於京畿地區的各大糧倉,並由戶部管轄。
戶部委派一名侍郎主管此事,叫作倉場侍郎。
倉場侍郎,全權負責漕糧的到達、驗收、運輸、保管和發放等流程,駐紮在通州新城,下設有郎中、員外郎和各倉庫監督等。
倉場侍郎,那可是肥得流油的超級肥缺。整個倉場系統,十分獨立,自成一個系統。
硬要類比的話,倉場侍郎就相當於,前蘇聯的財政部副部長兼中央糧食儲備局局長。
為了怕八旗子弟們嫌棄通州路遠而故意鬧事,通州的倉場特意在朝陽門外,設立了南新倉。
南新倉就一個功能,即,發放八旗子弟的兩項鐵桿莊稼之一的口糧。
至於,另一項鐵桿莊稼中的銀子,則要到戶部衙門裡的八旗俸餉處來領了。
戶部衙門,有玉柱坐鎮,沒人敢來鬧事。
可是,南新倉就不同了。據說,為首鬧事的柳貝子,居然揚言,打的就是南新倉的倉場郎中。
“竹生兄,你怎麼看?”玉柱並未動怒,反而慢條斯理的問了周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