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兒恭請汗阿瑪聖安。”玉柱老老實實的跪到了老皇帝的跟前,畢恭畢敬的行了三跪六肅九叩的大禮。

往日裡,玉柱在老皇帝的面前,其實是很隨意的,並沒有刻意講究禮儀問題。

然而,三路大軍,兩路皆敗,惟有玉柱一枝獨秀。

戰果越是耀眼,玉柱對老皇帝就越是恭敬,禮儀上絲毫也不敢馬虎大意。

若是平時,玉柱搞這麼繁瑣的禮儀,老皇帝肯定要罵人的。

但是,玉柱身上的光環實在是太耀眼了,可謂是如日中天,老皇帝也覺得有必要,壓一壓玉柱的氣焰。

等玉柱行了大禮後,老皇帝溫和的說:“來,坐到我的對面來,咱們爺兒兩個好好的嘮叨嘮叨。”

侍君之道,萬千變化,存於一心。

玉柱心裡有數,若是推辭了,就是恭敬過了頭,反而失了親近的氣氛。

於是,玉柱涎著臉,側身坐到了老皇帝的對面,笑嘻嘻的說:“老爺子,臣兒在外頭的時候,老惦記著您的好茶了。不如先賞我吃幾口茶,咱們爺兒兩個再嘮叨?”

老皇帝停止轉動手裡的佛珠,沒好氣的罵道:“你個猴兒精,都是方面之帥了,還如此的潑皮無賴,哼,想吃茶?我看啊,是該打屁股了呀。”

話雖如此,老皇帝把手一招,王朝慶親自捧著茶盤,遞到了玉柱的跟前。

玉柱也沒客氣,接過茶盞,連飲了三口茶湯,這才心滿意足的說:“總惦記著它了,還是那個老味道!”

也許是老味道這三字,觸動了老皇帝,他和顏悅色的說:“既然惦記它了,回頭,就讓王朝慶多給你包幾斤,帶回去慢慢的喝。”

“嗻。”玉柱答得十分響亮,顯得異常之高興。

插科打諢永遠都是活躍氣氛的過渡,老皇帝就問玉柱:“西北的形勢你最瞭解,下一步有何打算?”

玉柱想了想說:“西北那地兒實在是太苦了,說句掏心窩子的話,臣兒吃不得那個苦。”並未正面回答。

但是,玉柱的意思卻是,不想繼續待在西北那個鬼地方了。

老皇帝偏偏不按常理出牌,死盯著玉柱,問他的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玉柱立時就明白了,他回不去西北了。

當著老皇帝的面,玉柱從來都只說真話,不說假話。

未來的西北大局,怎麼佈置和安排,玉柱都實事求是的說了。

君臣二人,這一聊,就忘了時間。

王朝慶的肚子咕咕叫了幾聲,老皇帝這才回過了神,笑著留下玉柱一起用膳。

用膳的時候,玉柱還和以往一樣,吃得很香,很香。

老皇帝也被勾得食慾大開,居然多吃了兩碗粥。

膳罷了,老皇帝又留下玉柱閒聊,冷不丁的說:“你真的不想回西北了?”

玉柱的腦子裡,立即拉響了警報,趕緊笑嘻嘻的說:“那地兒太苦了,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樂意待在那邊。”

“唉,西北無人吶!”老皇帝十分認真的看著玉柱。

玉柱的心裡暗暗冷笑不已,康麻子真會裝。

老皇帝只怕是已經決定了,由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了,卻還在和玉柱裝蒜,這也太不地道了吧?

玉柱再親,能有下一任皇帝那麼親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