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八月下旬之後,天氣漸漸轉冷,寒風一日比一日凜冽。

玉柱果斷下令,回軍胡圖斯山口。

回程的時候,清軍的牛群和羊群,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不少。

看過《動物世界》的童鞋,對小牛崽和小羊崽,黏在母牛和母羊身邊的場景,應該有一定的印象吧?

大軍有糧有牛有羊,除了身邊沒有女人之外,將士們就像是在西部大草原上,度假了好幾個月一般,小日子過得異常滋潤。

只是,玉柱這一撤,群情激憤的準噶爾人,實在是坐不住了!

道理很簡單,清軍一旦嚐到了甜頭,明年開春後,繼續這麼玩下去,北疆的十幾萬人,還有活路麼?

於是,在輪臺縣舊城以東的薩木濟,六萬準噶爾人,追上了玉柱率領的清軍。

早上,準噶爾人和清軍,都吃飽了戰飯之後,陸續開始出營。

這個時代的決戰,可不是兒戲,單單是大軍出營,就要耗費不少的時間。

大約十一點的樣子,清軍和準軍,各自擺開了決戰的陣式。

在玉柱的單筒望遠鏡裡,赫然發現,準軍的隊伍裡,駱駝顯然比戰馬多。

玉柱暗暗點頭,任何國家的武裝力量,都需要採取因地制宜的策略。

準噶爾汗國的境內,不僅有大草原,更有好多塊一望無際的大沙漠。

在沙漠裡行軍,駱駝顯然比戰馬更加的實用。

套句現代話語,準噶爾人有著極為廣闊的戰略縱深,迴旋的餘地大得驚人。

如果,準噶爾人成心想避戰,只需要往大沙漠裡一鑽,玉柱就只能乾瞪眼了。

所以,玉柱故意讓準噶爾人看見,清軍的隊伍裡,牛羊遍地。

臨戰之時,玉柱的佈陣其實非常簡單,他的整個陣線,就分為前中後三個部分。

清軍隊伍中的最前排,四百餘門火炮,一字排開。

火炮的後邊,便是排成四排的六千新軍戰士。

新軍的身後,就是玉柱。

玉柱的馬後,則是一萬兩千餘名八旗兵的步甲。步甲們的背後,是八千多名蒙古散騎兵。

在整個隊伍的最後,才是西安駐防八旗所屬的五千騎兵。

玉柱對騎兵的使用,有著極其深刻的認識。

派騎兵去衝擊敵人的方陣,那才是大大的外行!

騎兵真正的作用,就兩點:機動力強,追殺敗軍的時候很爽!

古典的冷兵器戰爭,才需要鬧出各種陰謀詭計。

近代戰爭,實際上,就是火炮對轟之後,線列步兵的排隊槍斃。

客觀的說,近代軍隊,只要不是大意的中了埋伏,基本上就是所向披靡的存在了!

大英帝國從小小的島國,變成日不落帝國,除了海軍的強大之外,訓練有素的龍蝦兵們,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瞧不起帶英的龍蝦兵。

可問題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帶英的龍蝦兵們端著刺刀一衝鋒,大清的軍隊就土崩瓦解了!

倭國軍隊侵華的時候,為啥一直不捨得放棄白刃戰的戰法,其實針對的就是大清和果軍害怕拼刺刀的畏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