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玉柱還在擁美高臥,巡撫衙門的門房裡,已經坐滿了候補的大小官員們。

在大清的官場上,玉柱可以不見這些候補的部下們,但是,他們卻不能不來巡撫衙門前坐班。

若是錯過了補缺的機會,那會遺憾終身的。

在大清,從康熙晚年至道光時期,全國的官員總數都維持在23000人左右,其中文官15000人左右,武官8000人左右。

這個官員總數和過億的總人口相比,實在是少得可憐。

但是,在康熙朝,全國的候補官員們,已經超過了8萬餘人,用當時最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候補官員“如過江之鯽”。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草民們的負擔就很輕。

大清的官員雖然很少,但是,胥吏和差役卻多如牛毛。這些人之中,胥吏的俸銀極少,幾乎無法餬口,白役們乾脆就沒有俸銀。

但是,他們寧死也要待在衙門裡當差,趕都趕不走。

陝西,並非文盛之地,歷年的進士都很少。所以,全省的候補官員們,大多是捐班或是蔭封的出身。

吳江出來的時候,撫衙的門房裡,正在開茶話會。

“我說,玉宮保應該不至於這麼早,就見咱們吧?”

“是啊,新撫臺上任,再怎麼著,也不可能到任的次日,就升衙視事的。”

“可是,咱們必須每日都來。”

“這位撫臺大人,來頭可是不小,年……”

“慎言,慎言。”

“哦,哦,多謝兄臺提醒。”

嘿嘿,提醒的這位,肯定是個明白人。

豈有在巡撫衙門裡,公然拿總督和巡撫說事之理?

吳江走到門房的門口,大聲說:“我家宮保大人吩咐了下來,請候補道員以上的諸位大人,跟我來!”

“是。”在場的二十幾名候補道,紛紛起身,跟在吳江的身後,進了撫衙。

吳江把眾人領進了撫衙三堂的東花廳。

眾所周知,三堂內的公事廳,就是玉柱本人辦公的地方。

這些候補的道員們,全都精神一振。難道說,今天的運氣甚好,竟然這麼快就可以見著玉宮保?

陝西全省,一共有七個道員的官缺,即:糧鹽道、驛傳道、漢興道、潼商道、陝安道、神木道和榆林道。

但是,候補的道員,卻有二十四名之多。

東花廳裡,已經擺上了二十幾套桌椅和文房四寶。

見大家面面相覷的望著他,吳江微微一笑,說:“我家宮保大人吩咐過了,陝西之事尤重糧儲,如何順暢的運糧去西寧,還請諸位大人坐下來,慢慢的寫。”

實話說,在任的道臺們,辦差的積極性肯定不如這些候補的官員們。

當年,老四登基之後,底下的官員們不肯聽話,他乾脆大面積的任用候補官員們,一對一的盯著在任的各級官員。

在任的官員,若是幹不好,或是露出了貪汙受賄的馬腳,很容易就被候補的官員們,給頂替了。

現在,玉柱擔任了陝西巡撫之後,別的事情,其實都是小事。

唯獨,從河南運糧至陝西,再從陝西運糧至西寧,成了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