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清,知縣以上的地方官,至少有好幾千名。

照規矩,這些人任滿之後,都要回京述職。

但是,只有正四品以上的地方官員,才有資格覲見皇帝。

這裡說的有資格覲見皇帝,並不代表一定可以見到老皇帝。

隨著老皇帝的年紀越大,也越來越倦怠政務了。

基本上,只有地方督撫回京了,老皇帝才會召進宮裡,見上一面。

其餘的地方官,都由玉柱見了之後,寫下詳細的考評語,再呈給老皇帝御覽。

老皇帝這邊偷了懶,玉柱這邊的工作強度,就加大了許多。

每天來吏部衙門的門房裡,等著玉柱接見的地方官員們,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

別人寫的評語,大多帶有傾向性。

玉柱寫的評語,卻格外的與眾不同。

約談地方官的時候,玉柱不論派系和出身,只看重兩點,怎麼按時收稅上來,怎麼勘查命案現場。

作為大清的地方官,實際上最主要的工作就兩項,一是及時足額的收稅上來,另一個則是出了人命案子後,破案的流程是否清晰。

由於慶泰當過刑部尚書,玉柱也就知道了很多內幕。

比如說,人命案子的破案率,紙面上很高,實際低得驚人。

基本上,十起命案,能破獲二起,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據慶泰所言,命案的破案率高,主要是買良替兇,買兇頂罪或是誣良為兇。

據玉柱的分析,命案的破案率低,主要是皇權不下縣,導致的朝廷對基層控制力,並不嚴密之故。

犯了命案的兇手,只要當場沒有被拿獲,最終脫逃嚴懲的機會,可謂是高得驚人。

大清真正控制的地盤,主要是縣城、州城和府城的城牆內。

沒有城牆的荒郊野外,兇手們想躲避官差的抓捕,其實並不困難。

正因為玉柱的評語,不偏不倚,只說行政能力,不涉及到道德層面,老皇帝反而更喜歡看他的考評結論。

吏部尚書富寧安,每隔三至五天,才能見著老皇帝一面。

玉柱呢,因為兼任了領班御前大臣的職務之便,幾乎每天都要和老皇帝共處至少一個時辰。

王朝慶都知道,萬歲爺用早膳的時候,若是沒有玉柱相伴,肯定用膳不香。

時間一長,玉柱對於吏部人事的超凡影響力,也就在官員堆裡傳開了。

比較邪乎的說法,吏部現在是無毛的說了算。

無毛的,肯定指的是玉柱。

玉柱的內書房,現在一分為二,左邊歸錢映嵐,右邊歸了江南第一美人劉太清。

讀書太多的女人嘛,若是閒太久了,難免就要胡思亂想了。

不如找點事情,讓她們可以打發下時間。

以前,玉柱好幾個做生意的朋友,他們成天在外頭玩小蜜或是人家的老婆,無暇顧及家裡的全職太太們。

結果呢,這些全職太太們,幾乎都出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