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掐住了年羹堯的喉嚨(第2/3頁)
章節報錯
玉柱丟了個眼色過去,文德納趕緊上前,攙扶起了楊森。
在老皇帝的眼皮子掌著兵權,玉柱一直謹守人臣的本分,絕不公然廣佈黨羽,免得給老皇帝留下結黨謀權的壞印象。
但是,這並不影響玉柱提拔個別的老部下。
這年頭,哪個當官的,手底下沒有幾個得力的自己人?
只要不是大範圍的結黨,老皇帝也都可以理解幷包容。
當著楊森的面,玉柱公開給出了承諾,要把楊森起復的事直達天聽,單獨告訴給皇帝。
這個承諾的分量,楊森若是依舊懵懂無知,那麼,他的官運也就到湖南按察使為止了。
只是,楊森卻是眼明心亮的大明白人。
所以,他緊跟著跪了,拜服於玉柱的座前,主動投入了玉氏小集團之中。
文德納對於楊森的表現,也甚覺驚豔,此人絕不糊塗!
玉柱才多大的年紀?現在已是二品高官,還是宗室爵裡的輔國公,此誠前途不可限量也!
大清的官場之上,年紀的大小不值一提,向來都是先達者為尊。
誰先站到了更高的平臺上,對皇帝擁有極大的影響力,誰就是本派系的開山宗師。
朝裡有大實力派撐腰,楊森的按察使才能坐得安穩,這是傻子都知道的真理。
將來,楊森若想更上層樓,還需要玉柱的大力提攜呢。
玉柱中狀元后,進入官場以來,楊森是第一個徹底投靠過來的三品官。
按照千斤市骨的邏輯,文德納有理由相信,楊森將來的地位,肯定會遠高於湖南按察使。
楊森主動拜入門下後,關係迥然不同了,玉柱便改了稱呼。
“木林兄,你回驛站之後,儘量少出門即可。”玉柱若明若暗的給出了暗示。
楊森按捺住心下的竊喜,欣然從命,俯首貼耳的說:“柱爺的教誨,門下一定牢記於心,必會老老實實的待在驛站裡閉門讀書,哪兒也不去。”
端茶送客之後,玉柱信口問文德納:“此人如何?”
文德納仔細的想了想,說:“爺,此人若是出任按察使,就是除了湯公之外,您門下的第二人了。以門下之見,此人可堪大用,卻尚須觀察一些時日。”
玉柱很想撫須輕笑,然而,老天何其不公,堂堂柱爺,竟然面白無鬚耶?
凌晨,天未亮,玉柱就進了宮。
玉柱一邊和老皇帝閒聊,一邊幫他舒筋活絡。
“老爺子,當初啊,我去偏沅剿匪,多虧了這楊森從旁協助……”玉柱當著老皇帝的面,狠狠誇獎了楊森一通。
“楊森?”康熙凝神一想,又問玉柱,“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他是你保舉的第一個正三品官吧?”
“老爺子,您的記性真好,就是他。”玉柱趕緊大拍老皇帝的馬屁。
這都是三年前的事情了,老皇帝卻記得如此之清楚。
由此可見,老皇帝對玉柱其實盯得很緊,惟恐他結黨營私,以免將來養虎遺患。
“嗯,陝西正好需要擅長籌糧之能吏。”康熙仔細的琢磨了一番,隨即吩咐道,“玉柱,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