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額附,弄死了大清的公主,無論是誰坐在皇帝的寶座上,都不可能忍。

康熙叫玉柱這個武將前來,顯然不是要和平解決此事。

“張廷玉。”康熙仰起下巴,喚了張廷玉的名字。

“玉柱接旨。”張廷玉手捧黃澄澄的旨意,叫了玉柱的名字。

“臣兒玉柱,恭聆聖諭。”

“內閣奉上諭,著玉柱代朕巡按蒙古諸部,賜白虹刀,郡王以下皆可先斬而後奏,欽此。”

“臣兒玉柱,領旨謝恩。”

康熙真的是怒了,玉柱的這次北巡,不僅帶走了六千新軍,還配備了三千火器營的八旗勐士。

不誇張的說,這九千人,乃是整個大清朝的軍事力量之中,最精銳的部分。

即使面對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的英國龍蝦兵,玉柱都有獲勝的機會。

因為啥呢?

英軍的火炮厲害,卻是遠道而來,並無太多戰馬用於機動。

玉柱只要有了幾萬匹蒙古馬,就可以利用機動力的優勢,切斷登陸的英國龍蝦兵和英國海軍之間的聯絡。

切斷了後勤補給,英軍的子彈打一發少一發,炮彈轟一顆就少一顆。

更重要的是,玉柱有大量的馬匹,打得贏就打,形勢不對就開熘。

這就彷佛是武裝到牙齒的宋軍,遇見了擅長機動游擊戰的西夏人。

宋軍打勝了無法全殲西夏人,若是敗了,就會被西夏的騎兵追殺到死。

康熙下了調兵的旨意後,整個新軍的軍營裡,全都動了起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玉柱哪兒也不去,成天貓在老四那裡,催他趕緊調撥糧草和輜重。

老十三見玉柱賴著不肯走,便笑道:“四哥,玉柱就不該姓佟佳,而應該姓賴,賴皮貓的賴。”

這也就是玉柱了,換個人,肯定就是賴皮狗了。

玉柱的面子,老四肯定是要給的。

在老四的督促之下,糧草物資很快齊備。

於是,玉柱帶著九千實力強悍的近代軍隊,踏上了北上的復仇之路。

派玉柱去復仇,那是密旨。

公開的旨意是,羅剎人犯邊,派玉柱帶兵去抵禦。

必須承認,清廷很擅長指東打西,指南打北,以迷惑住敵人。

玉柱帶兵北上的途中,還是老規矩,用攜帶的茶磚、布匹、絲綢等物資,沿途募集蒙古部落裡的散兵遊勇。

蒙古部落裡的成年男人,上馬就是戰士,就是強盜,下馬就成了溫順好客的牧民。

這個便是玉柱的高明之處了。

壞事,全是你們自己人乾的,與朝廷的官軍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