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明明可以提前注意點,以避免麻煩,又何必落下話柄呢?

這些年,老十八雖然封了府,領的差使卻是大沽口監督造洋船。

在一般人的眼裡,這就不是個正經的差事。

在康熙朝,皇子阿哥們的正經差事,就應該是管部。

只有管了部,才捏到了實權,別的差使都是浮雲爾。

但是,老十八在大沽口那邊,著實大開了一番眼界。

出海的洋船,高大威猛,足有三層甲板,載貨量更是數倍於大清的所謂海船。

自從康熙允許在大沽口對西洋通商後,如今的大沽口,可熱鬧了。

老十八常年待在碼頭上,他比誰都清楚,每天到港的西洋商船,多則七、八艘,最少也有三艘。

以前,大清對洋商們,採取的是按船徵稅的簡單辦法。

現在,根據玉柱定的章程,卸了船的貨物才徵稅。

除了奢侈品之外,普通商品的稅率均為五分之一,稅基則按照市場上的零售價,倒推回去。

想當年,英國人赫德管理下的總稅務司,居然是整個大清最清廉的衙門。

有些東西啊,確實該反省了。

洋人,有其強盜和屠夫的一面,也有相對守信用的一面。

思想要開明,不要僵化,博採各國之長。

對於洋人的制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就是了。

老十八看得很清楚,自從大沽口開埠之後,朝廷稅收可謂是源源不斷的增加。

在廣州,有十三行做官府的白手套。結果,朝廷徵稅十兩,買辦奸商們卻賺走了五十兩。

長期來看,朝廷的名聲都給敗壞了,卻便宜了買辦奸商們,極不可取也。

在大沽口,在愛麗絲的協助下,衙門裡的官吏直接和洋商打交道,直接徵稅,這就避免了奸商從中牟取暴利的巨大空子。

一言以蔽之,大沽口的徵稅體制,就是英國稅務局的翻版。

好的學來,壞的丟棄,就這麼簡單!

“成婚了之後,想不想換個差事?”玉柱信口問老十八。

老十八放下手裡的茶盞,抄起一把瓜子,一邊磕,一邊說:“不瞞大哥您說,我現在啊,還就愛和那些洋玩意兒打交道了。還真別說了,這些西洋的奇巧銀技,就是討人喜歡,可以賣出高價。”

聽老十八滔滔不絕的誇讚洋貨的暢銷,玉柱微微一笑,提醒說:“你想過沒有,那些暢銷的洋貨,咱們自己其實也可以請人來乾的。就說你屋裡的那個大座鐘吧,荷夷的貨,賣得賊貴,一千多兩銀子一座。若是咱們有本事複製了來,只賣三百兩一座,肯定要大賺特賺了。”

玉柱來的那個時代,工業化的偉大成就,就是走洋人的路,讓洋人無路可走,讓洋鬼子們再也無法躺賺暴利了。

一言以蔽之,只要是天朝完全掌握了的工業技術門類,並可以大規模的批次生產,那個門類產品的全面白菜化,就指日可待也。

英國人肯定不是好東西。

原本,大清的茶葉和瓷器,都是創造貿易順差的絕對主力。

結果,英國人硬是想方設法的偷了技術和資源過去,搞出了他們自己的山寨版。

就算是英國人在三鍋那裡種植茶樹成功了,到1840年以前,洋鬼子們依舊需要靠販賣鴉片,來填補巨大的貿易逆差。

玉柱見老十八對洋貨很感興趣,索性就讓老十八帶隊搞研究了,專門山寨那些暢銷的洋貨。

宮裡的造辦處,就有兩個,一個是內務府的造辦處,一個是養心殿造辦處。

這兩個造辦處裡,能工巧匠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