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玉柱曾經分析過,胡圖斯山口,是塊難啃的骨頭。

難就難在地形狹窄,不易展開,且是仰攻。

無論山上丟石頭,還是開炮,或是反衝鋒,最終目的都是打擊進攻一方計程車氣。

所以,玉柱才派了牛泰帶兵攻山。

牛泰這小子,一旦上了戰場,要麼躺下,要麼完成任務,沒有第三種可能性。

玉柱一手打造出來的新軍,優點就是軍紀森嚴。

但是,若沒有牛泰衝鋒在前,即使有軍紀約束著,只怕也不太好說了。

攻方,其實可用的戰術並不多。

玉柱在路上,已經研究出了好幾套應付守方的策略。

山上扔大石頭,這就只能貼緊山崖,硬扛了。

山上開炮,即使霰彈,一次性射殺的新軍戰士,也是十分有限的。

而且,這個時代的火炮,全是架退炮。開了一炮,要拖回原位置,再裝填等等,至少需要五分鐘以上。

山上反衝鋒下來,這個才是玉柱研究的重點。

兩軍混戰在了一起,對誰更有利呢?

當然是對新軍更有利了。

因為,久經訓練,軍紀森嚴的優勢,就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牛泰已經看見準軍聲勢浩大的衝了下來,他按照玉柱的事先吩咐,讓身後的戰士們,挨個傳下命令。

“都不許開槍,儘量放近點,等我開了槍,再依次排槍射擊。”

山道異常狹窄,卻也可以讓五到六個人並排而行。

一棚(班)戰士分成兩排,前蹲後立,也可以創造出密集的彈雨。

準軍的反衝鋒,氣勢咄咄逼人,看著確實挺嚇人。

但是,不管多怕,牛泰就在最前方,一直沒退,誰敢後退半步?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正當時也!

近了,近了,更近了!

牛泰不慌不忙的下了命令,六人一排,兩排一組,前蹲後立,放完槍就貼著山崖裝彈。

山道里,有準軍的人浩浩蕩蕩的衝下來,牛泰也不怕敵人扔石頭了,索性擺開排槍的攻擊隊形。

說時遲那時快,第一個準軍士兵,揮舞著手裡的長刀,嘴裡喊著清軍聽不懂的鳥語,出現在了牛泰的眼前。

距離大致在九十多尺的樣子,牛泰毫不遲疑的下令,“第一排,瞄準,放。”

“啪啪啪啪……”清脆的槍聲,彷彿爆豆子一般,連片的響起。

第一排放過槍的戰士們,貓著腰,貼緊了牆壁,開始緊張的重新裝彈。

“瞄準,放。”

“放。”

“放。

狹窄的山道之上,新軍戰士們也不需要怎麼去瞄準,放出排槍就會有收穫。

“啊……”在密集的彈雨之中,幾名準軍士兵,捱了鉛彈,倒下了。

山道異常狹窄,六個人的齊射,已是極限。

再多一個人,就沒有輾轉騰挪的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