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李永芳的次子李率泰,先後擔任過閩浙總督、太子太保和內閣大學士,可謂是位高權重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率泰還是協助康熙收回臺灣的大功臣之一,因戰功被封為世襲罔替的阿思哈尼哈番(男爵)。

不過,時至今日,隨著李永芳的兒子們逐漸去世,老李家也跟著衰落了下去。

為首來迎接玉柱的,是李永芳三子剛阿泰的嫡長孫,剛六岱。

剛六岱本人官卑職小,不值一提。但是,剛六岱的親姑母,卻是康熙初年,諸嬪之首的安嬪李氏。

安嬪唯一健在的嫡親侄兒,一下就拉高了剛六岱的身份。

“請小中堂大安。”剛六岱很懂禮數的給玉柱扎千請了安。

沒辦法,安嬪的位分雖高,卻死得不明不白,李家人不敢說,也不敢問,只能裝糊塗。

就算是皇帝養的一隻貓,都是格外的金貴,高人一等,更何況是安嬪呢?

反正吧,只要康熙沒有因為安嬪的死,降罪於李家。李家人就必須把安嬪這一系的子孫,當菩薩一般供著。

玉柱被請進了正房後,在剛六岱安排下,李家的姑娘們,包括還在吃奶的,全都排著隊,挨個進來給玉柱過目。

身為現任內務府總管,玉柱主持過選秀,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他絲毫也不敢馬虎大意。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皇帝的身子骨漸漸的不行了,翻牌子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最近一年來,據玉柱所知,老皇帝基本上翻的都是德妃的牌子。

德妃已經年老色衰,她顯然無法侍寢了,也就是陪著老皇帝聊聊天,說說話了。

不過,就算是康熙已經力不從心,無法再欺負秀女們了。

但是,越是康熙的身體不行了,他越在乎選秀女的事。

這個就涉及到了複雜的心理扭曲了。

玉柱居中而座,本旗的畫師、筆貼式和拜唐阿們,分列兩旁,一手拿紙,一手執筆。

進來一位李家姑娘,畫師都要點評一番,然後記錄在案。

“李大學士率泰公之嫡三孫女,李家這一輩的十三姑娘,年十二,身短、膚黑,臉長,斷眉……”

把相貌記錄在案後,該管的佐領必須上前仔細的辨認,看看究竟是不是李家的十三姑娘。

等佐領當眾簽字畫押後,該管的參領也要上前鑑別真偽,並簽押。

最後,由玉柱作出最終的裁決。

玉柱是老官僚了,官場上的貓膩,就幾乎沒有他不知道的。

老將出馬,一個頂兩。

玉柱的鑑別方法,很簡單,卻異常實用。他命人隨機從李家的院內院外,找來五名男僕和五名女僕,叫他們給李家的十三姑娘見禮。

要知道,冒充秀女這種事,輕則丟官失爵,重則掉腦袋,肯定只可能是小範圍內進行,絕無可能鬧到家裡的下人們,全都知道的地步。

李家的僕人們,挨個進來行禮,玉柱就坐在一旁,仔細的觀察著他們的神態。

稍微有個不對勁的地方,玉柱就展開細緻的盤問。

此招一出,隨行的參領和佐領們,個個都把玉柱誇到了天上去了。

“少主子真乃蓋世之奇才也!”一時間,馬屁如潮。

一番仔細的鑑別之後,最終確認,李家年滿十三歲的適齡姑娘,共有四位。

玉柱命人,一一詳細的記錄在案,並開出了祖孫三代的履歷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