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柱的身份,在御前侍衛的宅內,和鐵帽子的親王,私下裡會面,這肯定是犯忌諱的大事。

玉柱特意和塞勒做了說明,然後帶著秀雲和小軒玉,從後門離開了。

等豫親王德昭進門之後,才知道,玉柱已經走了。

因吉時未到,玉柱的一家人離開的時候,塞勒家尚未開席。

秀雲和小軒玉,都餓著肚子,卻又都不想回家。

玉柱一想,乾脆甭回家了,就在外面吃飯得了。他徑直吩咐人,去“柳泉居”訂個單間。

柳泉居,始建於前明的隆慶年間,剛開始是以黃酒館聞名於京城。

當年,京城的黃酒館,分為四種,即:紹興黃酒、北京黃酒、山東黃酒、山西黃酒。

柳泉居賣的正是北京黃酒。

如今的柳泉居,集宮廷、山東、清真三大菜系精華為一體,精於扒、爆、炒、煨,拿手名菜有金盅雞、鳳尾銀耳、玲瓏鮑魚等。

老北京的旗人,就是講究,連吃飯喝酒的地兒,也分出了很多的檔次。

大體上,超過十桌的大席面,必須提前預訂帶“堂”的高檔次飯莊。

五、六桌以下的席面,可以去某某樓,比如說,致美樓。

堂和樓,都有接待散客的堂食。居,就不同了。

比如說,柳泉居就屬於是地方不大的,專營私房特色菜的高檔飯莊。而且,柳泉居只辦預訂的席面,不接待散客。

在如今的京城裡,不管飯莊的名字叫啥,掌勺一定是山東人。

客觀的說,在康熙年間的京城正餐市場,魯菜佔據了絕對壟斷的地位。

照規矩,柳泉居的座兒,必須提前三個月預訂。

但是,在這四九城中,誰敢招惹玉柱這個土皇帝?

於是,玉柱領著老婆和兒子,坐進了柳泉居的二樓雅間。

實際上,這個時代比較知名的酒樓飯莊,為了不得罪權貴,哪怕是外頭已經座無虛席,後邊也會留下至少一個單間。

玉柱落座後,柳泉居的大掌櫃親自來了。

他扎千行禮後,哈著腰說:“稟玉帥,小人這裡新出了一種烤餑餑,外邊焦黃酥脆,裡頭雪白綿軟,掰開熱氣騰騰,一股誘人的麥香……”

旗人對吃很講究,主食尤重餑餑。

所謂餑餑,在這個時代,泛指饅頭、包子和北方水餃等麵食。

玉柱對烤饅頭,完全沒有興趣,不過,秀雲和小軒玉倒是很想嚐個鮮。

酒菜上齊後,外人都退下了,玉柱便讓小軒玉坐到身旁來,父子兩個一起享受美食。

私下裡,玉柱一向無視於所謂的禮法規矩。他覺得味道還行的菜,就用公筷夾了菜,擱到小軒玉面前的食碟內。

小軒玉也很會來事兒,凡是玉柱夾的菜,他都無聲的吃得一乾二淨。

食無聲,乃是大戶人家必備的基本素質。吃飯的時候,誰敢叭唧叭唧的亂嚼,那是要挨耳光的。

至於,食不言嘛,嘿嘿,玉柱在私下裡,早就壞了規矩。

小軒玉是秀雲的親兒子,玉柱這麼的疼他,秀雲自然是極滿意的。

玉柱的一家子吃的正香之時,魏珠找了過來。

“皇上口諭,著玉柱,暢春園見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