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賞個一等侯(第2/3頁)
章節報錯
說白了,只要抓住了這次戰略機遇,趁機統治了三鍋全境,此誠制霸全球之基也!
想想看,南到三鍋洋,西到開伯爾山口,北到唐努烏梁海,整個歐亞大陸的中心腹地,盡入柱公之手,這是何等的豐功偉績?
不過,時機未至,玉柱還很年輕,也有的是耐心,完全可以靜靜的等著康熙倒下的那一天。
“你沒打算跟著賺點銀子?”康熙端起茶盞,含笑問玉柱。
玉柱的心裡冷笑不已,這可是送命題,回答不好,要失寵的。
“不瞞老爺子您說,我就算是再喪心病狂,也不能搶內庫的利潤吶。”玉柱這是告訴康熙,海外貿易的全部收益,都是您老人家的銀子。
康熙滿意的一笑,說:“回頭啊,賞你一天假,讓錢氏早點替你生個大胖小子。”心裡異常之舒坦。
“嗻。”奉旨泡妞,還有比這個更爽的事麼?
本質上,康熙對海外的貿易,採取的是排斥的態度。
只是,因為準噶爾汗國的存在,大清迫切需要儲備戰爭經費,所以,康熙才默許了幾大海關的存在。
玉柱的做法,恰好摸到了康熙的軟肋,即海外貿易的收入,全是康麻子的內庫利潤。
一言以蔽之,不給足甜頭,康熙怎麼可能同意進行大沽口的海外貿易呢?
大清的開海和禁海,從來都是和麵對的軍事形勢,息息相關的。
雍正剛登基之時,禁了幾年海,結果西邊連續打了幾場大敗仗,國庫都打空了,又被迫開了海禁。
乾隆朝的禁海,那是因為,西部的準噶爾汗國被滅了,繼續進行海外貿易,擔心漢民跟著洋鬼子們,學壞了。
玉柱的搞法,本質上,是和康熙各取所需。
康麻子充實了內庫,有錢和準噶爾汗國打仗了,這是朝廷最優先的需求。
玉柱順勢培養了本土的造船匠,鍛鍊了造炮的小隊伍,訓練了海外貿易的團隊,比如說,船長、大副、舵手和水手們等等。
科技樹,只要持續性的攀登下去,遲早會開花結果的。
玉柱要走的時候,康熙又問他:“海船回程的時候,運什麼回來?”
“當然是運糧食了,南洋諸國一年三熟,糧食不值錢,咱們大量購買回來,通州的戶部倉場也可以更充實一些。”玉柱明知道,這個搞法很不經濟,卻因為康熙就愛這一口,他也就只能捏著鼻子,說的振振有詞了。
康熙不由自主的頻頻點頭,讚賞的說:“農糧乃是百業的根本,你做的很好,朕心甚慰也。”
從暢春園出來之後,玉柱坐進馬車裡,愜意的飲了口茶。
若想有所改革,必須站在康熙的立場上,充分替他著想,他才會支援玉柱把科技萌芽,持續進行下去。
歷史上的戊戌變法,為何必然會失敗?
說白了,就是翁中堂和光緒太幼稚了,幻想一夜之間,就改革成功。
可問題是,動上層的利益,比殺了他們的父母,還要可恨!
偏偏,戊戌變法也沒有獲得底層草民的支援。
因為,兩千年來持續強化的奴性教育,導致一個嚴重的後果,動底層草民的觀念,就是挖了他們的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