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稅丁操典(第2/3頁)
章節報錯
鐵鍬鏟了米,往篩網上一灑,米過去了,大石頭篩了出來。
在大清的皇帝之中,康熙是最重視民生的一個。京城的物價水平,每天都有密摺,報進宮裡。
玉柱沒費多大的勁兒,就穩定了京城裡的菜價和米價。
大清的統治基礎又穩固了幾分,康熙很自然的又高看了玉柱好幾眼。
下棋的時候,康熙笑眯眯的說:“你乾得很不錯,以後啊,通州京倉淘換下來的漕米,就都歸你了。”
玉柱微微一笑,康熙現在還沒看出來,他其實已經掌握了京城裡最大的現金流之一。
這年頭,做什麼生意最賺錢?
既不是絲綢,也不是棉布,而是鹽、米和菜。
鹽、菜和米,老百姓們天天都要吃的。
尤其是米和菜,看似錢不多,細水長流之下的現金流,其實是異常可觀的。
鹽的事兒,玉柱並不打算插手去管。那裡頭的水太深了,只要動了,就必定會得罪一大片權貴。
“老爺子,有些奸商很不地道,經常性的偷稅漏稅,實在是不能忍。但是,巡稅營裡的稅丁們,很不得力,我打算好好的整頓一番,留強汰弱的遣散了他們,重新招募一批稅丁。”
自古以來,凡是涉及到兵權的事,都絕對不能急,必須慢慢兒的來。
玉柱並沒有蠻幹,而是鋪墊了很久。
直到康熙看到了巨大的政績,瞧明白了穩定米和菜,對於維護旗人統治基礎的重要意義後,玉柱才漫不經心的說了他真正想幹的事。
區區稅丁營而已,既無火炮,又無鳥銃,還無盔甲,連弓都沒有,而且才幾百人而已。
更重要的是,玉柱不是漢人,而是正兒八經的旗下大貴族,妥妥的自己人呢。
康熙,再怎麼老辣精明,受限於大時代的環境束縛,他的見識怎麼可能和玉柱相提並論呢?
這一次,康熙是真的大意了,完全沒有意識到寶塔山下那所軍政大學的深遠意義,很輕率的就答應了玉柱的全部要求。
玉柱出宮之後,就派了孫承運親自去辦,重新招募稅丁的事兒。
玉柱的要求,其實也很簡單,城裡人一個都不要。只要窮山村的僱農家裡,養不活的三崽或是四崽。
不管是哪個時代,城裡人都要比鄉巴佬狡猾許多。
心眼多,見識廣,還有點家底的城裡人,天然就不適合跟著玉柱幹大事。
這個並不是階級血統的問題,而是利益相關的問題。
有恆產者,普遍不具備幹大事的基礎。
畢竟,玉柱要做的事兒,風險極大。一旦出了問題,全家都要死光光的。
只用了十天,孫承運便帶回來了五十幾個面有菜色,卻孔武有力的少年郎。
這些少年郎們,站成了三排。隊形雖不整齊,精神頭尚足。
“諸位,都脫下左腳的草鞋。”玉柱第一次下令,就遇見了尷尬的事兒,大家都沒有聽懂他說的是啥。
少年郎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一臉的懵懂,頗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