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才是整個帝國的寄生階層!

套句專用名詞,這些人都是大官僚兼大地主!

和北方的大地主相比,在江浙兩省內,擁有良田千畝的人,都是極少數。

這種區別的原因嘛,其實也不復雜。

北方地區,因為千年以上的開發,地力逐漸貧瘠,加上水源不足,災荒不斷。

客觀的說,這個時代的北方大官僚大地主,搞土地兼併的手段,比南方的大地主們,普遍性的兇殘得多。

所以,北方很容易出現佔地極廣的大地主。

而江南的自耕農,經營的頭腦,普遍勝於北方的土農民。

田裡遭了災,絕了收,江南的自耕農,往往會想方設法的自救。比如說,做點小買賣,養點魚,養幾頭豬。

總之,什麼掙錢做什麼,以熬過饑荒年。

北方的農民,大部分都只知道種地。

他們只要是遭了災,失了地,幾乎都會賣妻賣兒賣女之後,出門乞討,並逐漸發展成對朝廷威脅巨大的流民隊伍。

當然了,北方的氣候確實比南方寒冷得多,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

張伯行的家裡,也是大地主。他幫著自耕農說話,很容易讓康熙誤會他,是替江南計程車大夫們說話。

玉柱進門之後,給康熙行了大禮。

康熙見玉柱來了,就揮舞著手裡的摺子,質問他:“你看過張伯行的這份替江南減稅的摺子麼?”

玉柱自然是沒有看過的,他也沒必要替張伯行遮掩,便搖著頭說:“回皇上,奴才尚未看過。”

康熙怒了,厲聲喝斥玉柱:“竟有你這樣的南書房大臣?”

這種程度的責難,對於玉柱而言,頂多也就算是撓癢癢罷了,壓根不值得一提。

“回皇上,張伯行乃是宿儒名臣,資歷甚深,又歷任封疆,是有名的能吏。奴才索性許其自專,免有掣肘之怨。”玉柱當著康熙的面,從來都敢說真話。

通俗的說,年紀很輕、資歷甚淺的玉柱,卻成了張伯行的上司,唉,不好管呀!

玉柱的話,看似推脫了責任。

實際上,玉柱也點明瞭一個事實:張伯行仗著資格老,不肯聽他的擺佈。

南書房,是個什麼地兒?

老皇帝,不可能允許任何人,在南書房內拉幫結派,搞小團體。

誰敢搞,誰掉腦袋!

玉柱一進來,就給康熙講明瞭大局,老爺子哎,奴才並未結黨吔。

不結黨,這就對了!

“嘍,拿去看看吧。”康熙其實心裡也很明白,張伯行犯的事,和玉柱並無半文錢的關係。

但是,康熙依舊不打算放過玉柱,把張伯行的摺子,硬塞給了玉柱。

玉柱定神一看,其實呢,張伯行並無私心,只是康熙過於敏感了。

當然了,張伯行說的再有理,讓老皇帝看不順眼了,也成無理了。

老皇帝,哪怕是借題發揮了,也不可能有錯。

“玉柱,已經很久了。”康熙故意催促玉柱表態。

其實,才過了一刻鐘左右。

玉柱不慌不忙的拱手道:“回皇上,奴才以為,張孝先其錯有三,一則,朝廷興一利,地方必生一弊,不可不察也。二則,江南計程車紳已經非常的富裕了,不能讓他們繼續壯大下去。三則,不能盲目全省推開,而應先擇一府,予以試點。”

康熙仔細一聽,玉柱的點評,可謂是入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