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豁命(第1/3頁)
章節報錯
老三把玉柱這個副帥,掃地出了門。
玉柱也是眼不見心不煩,正好借勢離開了主力大營。
只是,按照老三的作戰計劃,並沒有給玉柱配備火器營的炮甲。
這就有點麻煩了。
在沒有機槍的如今,玉柱的隊伍裡,又沒有火炮,那就只能採取老辦法了。
兩排裝運糧草和輜重的馬車在兩側,步槍兵被夾在中間行軍,防備蒙古人可能的騎兵突襲。
老三也沒有太過刻薄玉柱,糧草還是給的很足。
畢竟,玉柱並不是任由老三拿捏的軟柿子。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玉柱的手裡既沒有火炮,又沒有可以追擊的騎兵,他的心態自然就不是去和蒙古人拼命了。
如今的玉柱,其實遇上了宋軍面對遼軍時的尷尬處境。
由於沒有騎兵擴大戰果,即使正面擊敗了蒙古人,也只能幹看著敵人遠遁。
分兵之後,玉柱也沒閒著,就給康熙寫了密摺,把目前的處境一五一十的奏報給了老皇帝。
康熙帶兵多年,是典型的馬上皇帝。他一看了玉柱的奏摺,就知道老三想立大功,嫌玉柱礙事兒了。
於是,知兵的康熙,又給玉柱補了千人左右的喀爾喀部蒙古騎兵。
帶著騎兵來增援的主將,不是別人,正是一直忠心於大清的博爾濟吉特·策稜。
策稜雖然是蒙古人,卻被康熙養育宮中多年。其實呢,這種做法也有點讓策稜當人質的味道。
由於格外的受到了信任,康熙特意讓策稜尚了皇六女和碩純愨公主。
玉柱和策稜都是寵臣,兩個寵臣湊一塊兒了,難免要有個主次之分了。
策稜咧嘴一笑,說:“皇上說了,命我聽你的調遣。說吧,這一仗,怎麼打?”
玉柱一聽就知道,這話很不靠譜。
策稜生於康熙十一年,已經四十而不惑了,又在外帶兵多年,戰鬥經驗異常之豐富,怎麼可能甘心聽從玉柱的擺佈呢?
玉柱沒有正面回答策稜的問題,而是澹澹的說:“王爺您久居於京城,應知大阿哥和裕親王之舊事吧?”
策稜微微一愣,仔細一想,馬上敏感的意識到一件大事,此次大軍的主帥是老三。
當年,裕親王福全為主帥,大阿哥胤褆為副帥。他們兩個起了爭執,最終,倒黴背鍋的只能是福全。
這次,僥倖勝了,功勞肯定是老三的。若是吃了敗仗,背黑鍋的肯定是玉柱和策稜。
“全憑副帥您的吩咐。”策稜很有政治頭腦,不然的話,康熙也不可能重用他。
要知道,康熙的親生女兒,真正的公主,下嫁於蒙古的鰥夫,策稜還是頭一個。
兩個明白人湊一塊兒,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玉柱有了騎兵,如虎添翼,大軍警戒的範圍,至少增加了五十里以上。
策稜跟著玉柱一起行軍,吃的用的各種物資,完全不需要發愁。
兩好合一好,彼此都有利,大家有事好商量了。
玉柱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老三安排他來右翼,他就必須守好右翼,不能讓蒙古人越過右翼,去進攻老三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