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被賦予了統領內務府包衣三旗兩營的重任。

等三個兒子都走了,就剩下了老四。

“老四,朕派玉柱帶兵護著你,去宮裡把胤礽請到朕這裡來,順便想辦法,拿了託合齊。”

康熙點了玉柱的名,玉柱趕緊跪下說:“奴才領旨。”

“玉柱,有何條件?快說吧,朕乏了!”康熙其實把一切都安排妥當了,就等著看大家的表現。

玉柱的心裡頗有些成就感,一直以來,他都喜歡在領了差使之後,和康熙討價還價。

現在,康熙顯然已經適應了玉柱的辦事風格。

“回主子爺,奴才叩請撥下一營炮甲,交由雍親王親自指揮,以鎮壓可能的反抗。”

玉柱的護軍營,即使是再強悍,再精銳,也經不起火炮的密集轟擊。

所以,玉柱肯定要把殘缺不全的兵種,先補齊了。

二戰的陸軍,講究的是步坦協同。如今的玉柱,最需要的是,步炮協同。

“嗯,一營炮甲,怕是不夠啊?這麼著,火器營就全交給老四,你們一起配合著,把大事辦妥了。”康熙這麼一吩咐,玉柱的心裡也就有了底,哪怕是託合齊真的起兵擁立了胤礽,也是必敗之局了。

別看玉柱手裡只掌握著八百人,只要有火器營的強力支援,擊敗託合齊的主力,其實並不難。

近代的燧發槍兵,有了大量火炮的支援之後,託合齊掌握的以弓馬為主的舊式軍隊,就不夠看了。

這個是武器代差和組織紀律更嚴明的碾壓,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玉柱集合了隊伍後,護送著懷揣了聖旨和大令的老四,浩浩蕩蕩的朝著京城前進。

從暢春園進內城,最近的一個門,其實是阜成門。

可是,老四領著大家,繞過了北邊的安定門,直奔東直門。

路上,老四問玉柱:“如何行動,你可有章程?”

老四是什麼人?

熟透了的老政客,文能治國安邦,武能掌軍,他需要問誰的意見?

玉柱毫不含糊的說:“一軍無二帥。卑職只知道,聽您的吩咐即可,他非所知也。”

在老四的跟前,玉柱從來不耍小聰明,一直是有一說一,有二是二。

此次行動,說白了,就是康熙對玉柱的一次大考。

考的絕不是帶兵能力,而是絕對的服從,也就是,是否忠誠可靠?

若是玉柱耍弄小聰明的班門弄斧,處處喧賓奪主,不僅康熙不滿意,老四也肯定對他有看法了。

在強人的手底下當差,既要體現卓越的辦事能力,又不能聰明過了頭。

見玉柱乖順得很,一直板著臉的老四,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紋。

玉柱說的一點沒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軍無二帥。

“等會進城之後,你帶著火器營的二營炮甲,和本部兵馬,去擒了託合齊。我領兵進宮。”老四這麼一說,玉柱就明白了,老四其實是在送功勞給他,卻留下了麻煩。

去捉託合齊,看似兇險。實際上,不管過程中死傷了多少人,玉柱的所作所為,只有功,而無過。

進宮去控制太子胤礽呢,看似簡單,實際上,後續的事情,非常麻煩。

嗯,老四就是這樣的脾氣,玉柱越乖順聽話,他越要護短,捨不得讓玉柱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