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最後面的,是以范文程、劉之源、吳守進、洪承疇為首的漢女幹,

他們有心想討好陸長樂,苦於沒有門路,

只能戰戰兢兢一直在等著,

代善心情複雜捧著一個裝著璽印和佩劍的玉盤,

走到龍椅下方雙膝跪下,恭恭敬敬地說:“罪人代善,代表大清向陸總督無條件投降,請總督大人接璽。”

兵敗如山倒,

不投降,肯定全部要死,

投降,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呈上來”陸長樂開口。

看到陸長威有些毛手毛腳,陸長樂忍不住吩咐道:“拿穩些。”

玉璽啊,毛手毛腳,

摔壞了,那得多傷心。

陸長威嚇了一跳,小心翼翼把玉盤送到陸長樂面前。

陸長樂拿起那枚玉璽,小心把玩一下,

再翻過來,看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八個篆字時,

呼吸都忍不住粗重起來。

這就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璽。

傳國璽自問世後,就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歷程,

每逢動亂或改朝換代,很多人都圍著這塊玉璽轉,

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走,

“傳國玉璽”也被大金國掠走,隨後便銷聲匿跡,

公元1635年,多爾袞等四貝勒遠征察哈爾,

獲得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率部民一千戶歸降,

為了活命,獻出傳國玉璽,

皇太極得到後欣喜若狂,

於是鈐用此寶,去汗稱帝,

改國號“後金”為“大清”,

定年號為“崇德”,以天子自居。

沒想到,這塊從蒙古繳獲回來的玉璽,現在落在自己手上。

突然間,陸長樂想起一個典故,

連忙仔細觀看玉璽的四個角,

果然,其中一角有用黃金鑲過的痕跡,

心想一顫,難度,這是貨真價實的傳國玉璽?

秦國氣數盡了之後,第一個得到它的是劉邦,

彼時劉邦攻入咸陽,

傳國玉璽由秦亡國之君子嬰獻出,這樣一直存到西漢末年,

王莽篡位,想要拿玉璽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結果孝元太后被激怒了,把玉璽摔掉了一角,

為了修復玉璽,王莽令巧匠用黃金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