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去看王大郎的表情,發現他確實挺高興的。

自己幾個弟弟們都很熱心,沿路上媒婆要喊的話都是他們寫的。

王大郎不覺得丟臉,反而覺得很高興。

這些“詩”,王大郎還給曲淑秋過目了,曲淑秋也覺得很好。

是嫁到農戶家裡,沒必要去咬文嚼字,村裡人聽不懂,氣氛反而不好。

沿途又是新郎抱新娘,又是跨火盆,還要去拜堂,敬父母茶。

每一個流程,媒婆都要念上一通。

每念一次,眾人就哈哈大笑一次,一時間,周圍的氣氛很是熱烈。

拜堂成親後,曲淑秋就被牽到了王大郎的院子去。

那還是之前,王老太太讓特意給王大郎建的。

曲主簿夫婦也在,村民們稍有些不自在,連坐席都不想離他們太近。

王老太太把招呼的事交給了王傳富夫婦倆,讓他們去應付賓客。

自己則坐在坐席上,與曲主簿的母親說話。

說著說著,曲主簿的母親就道:“老親家,你們家那個阿玉,我剛才還瞧見了,這會兒怎麼不見人了?”

“湯圓,阿玉去哪了?”王老太太問一旁幫忙端菜的湯圓。

湯圓說:“小主人陪孫大夫人去了。”

原來小阿玉得知,曲淑秋要在新房裡坐上兩個時辰,特意過來陪著。

曲淑秋身邊原本有兩個丫鬟,嫁過來時,她母親給她另換了一個,名叫海棠。

此時,海棠正在幫忙佈置新房裡的桌子,還給曲淑秋端了一疊米糕:“小姐,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