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文臣不愛財,武將不惜死(第2/3頁)
章節報錯
“嗯,關於岳飛可是定了性的,他再怎麼說都沒用。”
“我倒還想聽聽,他還有什麼手段。”
雖然很想懟陳凡,不過幾人商議了一下,覺得還不是機會,暫且沒有說話。
另一邊。
在說到岳飛背上“盡忠報國”四個字後,陳凡便知道,岳飛這個名字已經進入了一眾看客的內心。
可能現在他們還不覺得。
但。
只要他們繼續聽下去。
未來只要一說到岳飛,一說到南宋……盡忠報國四個字就會在他們耳邊響起。
而當如此,你再說岳飛怎麼怎麼樣,那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當然。
僅僅只有“盡忠報國”四個字,這還不能完全為岳飛翻案。
所以……陳凡繼續說道:“辭別母親之後,岳飛再次投入到了抗金戰線。因為岳飛神勇過人,與金軍十三戰,每戰必勝。朝廷也因為岳飛的勇敢,提拔岳飛為修武郎。只是修武郎這個官職太小,當趙構即位之後,只有25歲的岳飛便上書,希望趙構能夠親帥大軍,收復中原。結果岳飛一片赤誠之心,卻換了一個【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個字,然後便革除了岳飛的軍職,軍籍,並逐出軍營。”
“但雖然如此,岳飛並沒有灰心,仍一直走在抗金前線。後來,得到他人的推薦,岳飛加入了招撫使【張所】的部隊。張所知道岳飛的遭遇之後,十分同情,便將岳飛留在帳前使喚。由於岳飛勇武過人,又見識非凡,幾次在軍中立功,張所也連續對其破格提拔。”
“有一次張所問岳飛,你的氣勇聞于軍中,不知道你能一個人打幾個?張所以為岳飛聽到這個問題,肯定會誇獎自己一翻。但沒想到,岳飛聽後,直接就說,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謀。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將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意思是說,勇氣是不能作為全部依靠的,用兵的關鍵在於先使用謀略,謀略才是勝負的關鍵。作為將領的根本法則,不是怕他沒有勇氣,而是怕他不會使用謀略。”
“也正是因為這一翻話,讓張所認識到了岳飛的才幹。他明白,岳飛的才能可不只是勇武,他還是一個將帥之才。隨即,張所便提拔岳飛為將級軍官,開始帶領著士兵渡過黃河收復河北失地。”
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陳凡此時所講的也都是文獻上的。
年輕時候的岳飛確實勇武過人,智謀超群,所以也很快得到重用,併成為將領。
隨後。
陳凡繼續開講岳飛。
內容很多。
大致與小說裡面寫的一樣,岳飛一路升級打怪,慢慢由普通的將領,一步一步組建了自己的軍隊。
並且,因為其戰功顯著,1133年,岳飛在臨安覲見了宋高宗趙構。
趙構賜給岳飛盔甲,弓箭等物,並親筆寫下“精忠岳飛”做為錦旗賜於岳飛。
“精忠岳飛”與此前岳飛背上的“盡忠報國”,這一聯絡,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說到這裡,陳凡並沒有結束,繼續說道:“在趙構賜給岳飛種種物品之時,趙購還想賜給岳飛宅邸。但岳飛卻推辭了,並說,敵未滅,何以家為。然後趙構再問,什麼時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飛答,文臣不愛財,武將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也正因為這一翻話,趙構對於岳飛有了充分的信任,並且在1134年,趙構任命岳飛為統帥,至此,岳飛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