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啥,凡哥,端午節的粽子是怎麼回事?”

“這個啊,就是一種用糥米做的食物。”

“好吃嗎?”

“那必需的,端午節那天,我吃給大家看。”

“別端午節那天啊,現在給我們亮亮相。”

“嘿嘿,保密。”

眾人對著陳凡豎起了一箇中指,但關於端午節,他們實在是太感興趣了,又問道:“凡哥,什麼是龍舟?”

“就是一種龍形樣子的船。”

“有這種船啊,威風嗎?”

“不只威風,而且還霸氣。”

“讓我們開開眼唄。”

“端午節的時候大家就知道了。”

眾人又是豎起了中指。

“凡哥,那再給我們介紹幾首楚辭唄,上一次您講屈原的時候,只講了離騷。”

“這個啊……”

陳凡想了想,說道:“行,還是繼續之前的天問,天問還沒有講完呢。”

要說天問。

他每一句,都是幾千年以來無數人都無法解釋的話。

不用說開頭。

後面的,同樣也是。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天問》實在是太長了,基本上與離騷差不多。

陳凡也沒有打算一下子就將天問全部念出,他只例出了幾句。

但哪怕這幾句,眾人又是懵逼。

首先第一個懵逼是大家看不懂。

不過看不懂這個好解決。

就算陳凡沒有解釋,有一些人還是可以解釋的。

比如上面這幾句話。

他的意思是說:

“傳說天有八柱,那麼八柱撐天對著何方?

為什麼我們華夏西北更高,東南更低。

天又在哪裡與地交會?

黃道怎麼樣分為十二等分。”

明白了這裡面的意思,那麼,就等你解答了。

可越是明白這裡的意思,眾人就更懵逼了。

“我了個去,凡哥,您這是想難死我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