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震撼來襲,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求訂閱)(第2/5頁)
章節報錯
李白基本上不怎麼寫關於現實,關於人民生活的詩。
雖然他偶然有感興趣的時候會寫。
他大部分的詩,寫的是朋友,寫的是自己。
寫朋友的詩,已然可以讓李白名垂千古。
而寫自己的詩,則讓李白無人能及。
“離開長安的李白開始了周遊天下,並且,在這一年,李白碰到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歲,一直將李白當成是偶像。雖然杜甫並不是特別知名,但李白也並沒有擺什麼架子,欣然與杜甫一起瀏玩齊梁大地。或許,在李白心中,在遊玩的時候有個伴也挺好的。”
此時。
整個舞臺畫風變得清新了許多。
他不再有此前李白懷才不遇時的苦悶。
也不再有沒有方向的茫然。
他與杜甫一同交流詩歌,一同探討丹道之術。
甚至,他還時不時開起了杜甫的玩笑。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舞臺上。
杜甫給李白寫了一首詩。
李白也同樣回贈了杜甫一首詩。
但李白這首詩卻充滿著無比的趣味。
對於李白來說。
寫詩就像吃飯喝水,太平常了。
他實在是不理解杜甫作個詩要這麼費力做什麼?
這當然是兩個人的性格不同。
李白是將自己一腔熱血化為詩中。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這是才華。
也可能是天賦。
而杜甫,更多的是體會人間疾苦,為人民大眾所作。
雖然這會兒年輕時候的杜甫還沒有創作出多麼偉大的詩作。
但父親去世,周遊各處之時所見的百姓生活,早已印刻於杜甫內心。
所以他很多時候下筆不像李白那般一氣呵成,他考慮的會更多。
“哈哈,這個畫面有趣。”
“千古兩大詩人相會,沒想到這麼有趣。”
“不過看起來李白並不是特別重視杜甫。”
“什麼重視不重視,此時的杜甫就是小杜,比李白小這麼多。李白完全將杜甫當小弟弟看待,這不是很正常嗎?”
“這倒是。”